关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二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2页
三角真涡虫
涡虫纲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2页
一种笄蛭涡虫
笄(ji)蛭涡虫(土蛊、陆涡虫)
平角涡虫
平角涡虫
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2页
定的生殖腺、一定的生殖导管(输卵管、输精管等)及一些列的附属腺体(前列腺、卵黄腺等)。
因具有外生殖器,扁形动物出现了交配、体内受精——这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扁形动物大多数行有性生殖,多数雌雄同体,生殖器官构造比较复杂
涡虫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脑内神经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和再生作用有关(再生过程中,神经分泌细胞的数量增加)。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2页
现在学角涡虫—牟勒氏幼虫期
链涡虫(Catenula)主要行无性横分裂生殖,常形成虫链
直口涡虫的再生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2页
六种具有神奇再生能力的动物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一些动物能够使损失的组织器官神奇地再生,而且仅通过一些细胞便能重生整个身体。
:交配需承受“断臂之痛”
通常在交配中,雄性章鱼的触角——交接腕(hectocotylus)需要送递精液给雌性。雄性章鱼的交接腕会与身体断裂,保留在雌性章鱼体内。在交配完成之后雄性章鱼的交接腕会重新生长出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贝克利分校的罗伊-考德威尔(Roy Caldwell)多年来从事研究印度洋太平洋区域栖息的章鱼习性,这张图片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海域拍摄的,一只雄性Abdopus aculeatus章鱼位于图片左侧,它将自己的交接腕插入图片右侧雌性章鱼体内,这样可实现送递精囊。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2页
2. 红斑蝾螈:神秘蛋白质是肢体再生的关键
早在1768年,医师拉扎罗-斯帕兰扎尼(Lazzaro Spallanzani)就开始研究蝾螈的肢体再生能力,像所有的蝾螈物种,红斑蝾螈能够重生它们的尾部、眼睛,甚至完整的四肢。 当一只蝾螈损失它的一个肢体,创伤处的细胞退行发育为干细胞,之后形成叫做胚芽的大量细胞体,新生的肢体就从这些肢体中生长出来。 在2007年一项关于红斑蝾螈的研究中,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阿诺普-库马尔(Anoop Kumar)和同事研究显示一种由皮肤和神经细胞分泌的蛋白质——nAG,是形成胚芽的至关重要元素。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2页
:一切为二将出现两个三肠涡虫三肠涡虫是一种奇妙的动物,如图用刀子将其身体从头部至咽喉把身体剖开,由于它的重生能力,将产生两只三肠涡虫。
三肠涡虫通过细胞增殖和使用遍布全身叫做新胚芽的未分化干细胞改造现有器官,从而实现器官组织再生。叫做直口涡虫的一种三肠涡虫的身体任何部分都可发育成为一个完整的新蠕虫。它们是实验室内研究生物再生能力的最佳生物体。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2页
4. 海参:数周时间重生内脏器官
这是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海域的Bohadschia argus海参,当它遇到掠食者时会将自身的内脏器官从身体尾部喷射出去。 海参进行组织重生时先从消化系统进行重生,几个星期之后内脏器官便重生出来。
5. 海星:一小段触角便能重生整个身体
海星也是一种棘皮动物,具有分布式神经系统——位于皮肤之下的神经丛。同时,在嘴部周围有一个中心神经环。许多海星可将该中心神经环一分为二,然后分别生长一个新的海星。触角和中心神经环的任何小部分都可以重生。印度太平洋海星就是“重生高手”,它们可以从一段触角生成整个身体,如果触角或者中心神经环受损,也可实现损伤性重生。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2页
6. 壁虎:具有尾部自切能力
当动物遭到掠食者攻击时最有可能被袭击的就是尾部,但壁虎不必担心这个问题,这正是它的应对掠食者的策略——当遭受掠食者攻击时,会断裂尾巴,使自己拥有充足的时间逃离。 这种肢体重生能力叫做“尾部自切”,存在于几种壁虎物种、以及蜥蜴和蝾螈物种之中。壁虎身体存在一个叫做“破裂面”的弱点区域,位于椎骨中间,在尾部存在一定的间隙。为了实现尾部自切,尾部破裂面的特殊肌肉组织会收缩,使椎骨断裂。之后肌肉进一步收缩尾椎骨从而使流血最小化。 蜥蜴现已进化了这种防御策略,使亮色尾部与身体分离之后能够继续移动,吸引掠食者的关注,从而使蜥蜴获得了充足的时间进行逃离。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2页
二、扁形动物门的分类
扁形动物约15000余种,我国发现近1000种。
分三纲:
1、涡虫纲
2、吸虫纲
3、绦虫纲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2页
扁形动物——涡虫纲
多自由生活,多数生活在海洋,少数生活在淡水,也有生活在土壤中的。
体表有纤毛。
海洋生活的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二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