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2)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8页
目 录
一、解剖
二、手术相关知识
三、手术步骤
四、术前、中、后护理要点
五、注意事项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8页
一、解 剖
现在关于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2)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8页
目 录
一、解剖
二、手术相关知识
三、手术步骤
四、术前、中、后护理要点
五、注意事项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8页
一、解 剖
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8页
由浅而深:(1)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2)腹外斜肌;(3)腹内斜肌和腹横肌;(4)腹横筋膜;(5)腹膜外脂肪和璧腹膜
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下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稍上方,全长4-5cm,腹股沟管有四个壁及内外两口,前壁为腹外斜肌健膜,外侧1/3有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大部为腹横筋膜,内侧1/3有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共同组成的联合腱。
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8页
上壁为腹内斜肌与腹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管的内口为内环,是腹横筋膜的卵园形的孔隙,外口为外环(又称皮下环)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的一个三角形缺损。管内有精索,子宫园韧带及髂腹沟神经通过。
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8页
ì
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8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8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38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8页
二、手术相关知识
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38页
腹股沟疝的病因
病因: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病理解剖:腹股沟疝由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等组成。
临床类型:腹股沟疝有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等类型。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8页
临床表现
病人在站立、咳嗽、用力时,在腹股沟部有肿块隆起,平卧位或用手推挤可消失。
斜疝包块呈梨形,可进入阴囊。
疝还纳后,用指压内环,肿块不出现,外环口扩大,可及咳嗽击感。
疝嵌顿后有肠梗阻表现或不能还纳。
应与腹股沟直疝,股疝,交通性鞘膜积液等鉴别。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8页
相关检查
绝大多数的腹股沟疝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查体确诊。如果疝气比较小,表现不典型,可以通过B超检查就基本可以确诊。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8页
腹股沟疝的平面与解剖图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8页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传统手术
腹腔镜手术
疝 带
疝 托
中医中药
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TAPP)
腹膜内补片植入术疝修补术(IPOM)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8页
腹腔镜手术治疗
优点
1、切口小、疼痛轻、美观
2、避免了由于切口所致的组织损伤,神经损伤和切口感染
3、局部的紧张感,异物感轻微
4、空间大,视野清晰,解剖标志明显,疝片易于放置到位,展开。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8页
5、术中可探查是否有隐匿疝,并得到及时的治疗。
6、治疗双侧疝、符合疝与复发疝具有一定的优势。
7、允许患者术后更早的恢复非限制性活动。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8页
全腹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Totally Extraperitonial)不进入腹腔,对腹腔无干扰,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最佳术式。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8页
腹腔镜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单侧或双侧疝
复发疝。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8页
手术禁忌症:
。
。
、绞窄性腹股沟疝。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8页
三、手术步骤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8页
术前准备
一、麻醉方式:全麻
二、病人准备:开放静脉通道,导尿
三、手术体位:建立气腹,帮助医生有足够的空间观察操作,患者通常为头低脚高位15-30度,CO2维持压力10-15mmHg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8页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8页
四、仪器准备:电刀、吸引器、无影灯及完整的腹腔镜系统。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38页
五、物品准备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38页
定位
.,分离皮肤、皮下直至腹直肌,游离腹直肌并将其抬起,以手指钝性分离肌肉后间隙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8页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1、提前洗手,检查腹腔镜器械的完整性,装备好穿刺器,与巡回护士清点各物品,连接各管路并妥善固定。2、建立人工气腹,注气过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2)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