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牛郎织女
螺百中心小学 唐德娴
第二课时
课时目的
1、认识牛郎、织女等人物形象的特点。
2、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节假日吗?(预设孩子们会答复喜欢),13 牛郎织女
螺百中心小学 唐德娴
第二课时
课时目的
1、认识牛郎、织女等人物形象的特点。
2、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节假日吗?(预设孩子们会答复喜欢),既然你们很喜欢节日,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对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理解?老师出示课件连线,指名答复理解几个传统节日及关风俗。从上面的七夕节导入课题并且板书课题-——13 牛郎织女。(精品文档请下载)
2、理解文本属于民间故事,简单介绍民间故事的由来和民间故事最重要的特点—-—-表达了广阔劳动人民最真挚的愿望和情感,为后面课文的总结做铺垫.(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精读文本,理清人物关系
1、请生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文中出现了几个主要人物,理清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网。
2、指名答复,老师归类总结板书。
人物: 牛郎 一双儿女 织女
哥嫂 老牛 喜鹊 王母娘娘
人 神
3、学时的生活中相处的的关系如何.
(牛郎的哥嫂对他不好,,日子枯燥无味。他们都渴望和向往幸福的生活。)(精品文档请下载)
4、过渡:文中的牛郎和织女一个是凡间的人,一个是天上的神,他们两者之间本来并无相交的可能,为何可以成为夫妻而且生下一双儿女。(老牛为了报答牛郎的照顾之恩,引导牛郎和织女相识最终结为夫妻.)(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细读文本,认识文中主要人物的人物形象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A、出示课件,学生自读。
B、指名答复,牛郎是怎样照顾老牛的。
C、从上面的描绘,你可以看出牛郎是个什么样的人。
D、生自由表述,老师总结板书:心地仁慈 勤劳能干。
2、老师引导分析牛郎的人物形象后,组织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方法,分小组学习织女和王母娘娘的人物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老师可适当引导。每个学生感知的人物想象会有所不同,老师不能片面.)(精品文档请下载)
3、老师小结:牛郎和织女终于在一起了,他们过起了男耕女织的平淡而幸福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却一定要将他们分开,从此她们只能隔河相望。仁慈的喜鹊不忍他们夫妻长久别离,每年在农历七月七日这天架起鹊桥让他们相会,这就是这
13 牛郎织女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