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进展及基础生命支持
内 容
现代救护新概念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进展
基础生命支持技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意外时刻在发生人类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生命也时刻受到威胁!!
灾害事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颤仪
新生存链五个环节释意
第4个早期——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是由专业急救人员采取的抢救环节
专业人员进行心脏除颤、气管插管、静脉通道、给氧、药物等措施使病人接受较为全面、有效的急救治疗。
是由专业人员在现场,或在救护车送院途中,或病人未经EMS直接送至急诊室进行。
新生存链五个环节释意
第5个早期——早期“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是2019 指南中的新增部分
为提高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应当通过统一的方式实施综合、完整、多学科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治疗应包括心肺复苏和神经系统支持
应根据指征提供低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等,亚低温治疗是最为重要的措施。
2019指南将心脏骤停后的治疗列入生存连中的第5环,意味着CPR目标是出院存活率,并要使心脏骤停救治成功后的患者保持生活质量。
关键显示复苏后进一步脏器功能支持的重要性。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进展
2000年8月AHA颁布了首次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制定的“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简称2000指南)
2019年11月又发表了对2000指南修订后的“2019CPR与ECC指南”(简称2019指南)
2019年10月18日,AHA颁布了《2019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简称2019指南﹚
目前每5年修订、更新一次
2019心肺复苏指南亮点
生存链的变化
取消“一看二听三感觉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
胸外按压频率的变化
胸外按压的深度的变化
救援者应避免停止胸外按压和过度通气
建立了简化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
强调培训与团队性
2019心肺复苏指南主要变化
生存链的变化
由2019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应急反映系统
早期心肺复苏(CPR),突出胸外按压
快速除颤
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2019年指南强调的要点
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
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
“用力按,快速按”,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
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
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
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对于未受过培训的抢救者来说,通过电话,就可实行仅有胸外按压的CPR
经过训练的救护人员,还是应该胸外按压和通气同时进行
2019年指南强调的要点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
2019指南建议“ABC”步骤更改为“CAB”
即 C 胸外按压→A 开放气道→B 人工呼吸
理由
关键:缩短一开始实施胸外按压的时间
多数心跳骤停者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 (VF) 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VT)。这些患者早期CPR关键要素是胸外按压和电除颤
如按ABC顺序,现场施救者开放气道、口对口呼吸、放置防护隔膜或其他通气设备都会导致胸外按压延误,改变了CPR顺序,能使胸外按压开始的更早,减少因通气延迟时间
ABC顺序中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对现场施救者开始做最难,相对开始就胸外按压可使更多心脏骤停者获得CPR,特别是对不能或不愿做人工呼吸者至少做了胸外按压。
2019年指南强调的要点
CPR操作顺序变化的变化
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实践证明:心脏骤停时,患者经过CPR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CPR的高
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被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头部和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时间
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在开始做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
这一步骤顺序的变化意味所有人要重新学习心肺复苏术
2019年指南强调的要点
快速识别
根据有无反应和呼吸来判断成人突发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病人最初可能是叹息样呼吸,甚至疑似癫痫
急救人员可能会混淆这些非典型表现,而造成求救或开始CPR的延误
培训时应注意提醒参与急救人员可能出现的不典型心脏骤停表现
2019年指南强调的要点
取消“一看二听三感觉”
2019 CPR指南中不再有“一看二听三感觉”
对于意识消失,无反应及呼吸异常的患者都应立即实施心外按压,
单人抢救者30次胸外按压后,开放被救者的气道,并给予2次通气
心肺复苏进展及基础生命支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