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祁《小孤山图轴》.docx王原祁《小孤山图轴》
王原祁《小孤山图轴》
1 / 3
王原祁《小孤山图轴》
王原祁《小孤山图轴》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 43 期 作者: 陆澳波图
清 王原祁《王原祁《小孤山图轴》
王原祁《小孤山图轴》
1 / 3
王原祁《小孤山图轴》
王原祁《小孤山图轴》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第 43 期 作者: 陆澳波图
清 王原祁《小孤山图轴》王原祁一生的绘画风格,大致
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年( 1691 年前)、中年( 1691-1706 年)、晚年( 1706 年后)。王原祁的中年, 正是个人风格逐步形成,精作迭出的时期。此时,他已娴熟于黄公望,悠游于宋元诸
大家间。“作画但须顾气势、轮廓,不必求好景”,他将画面结构安排脱离山水之真实景物,将古代大家、名作之树石、丘壑当做图形符号,按传统画面空间的“开合”法自由进行组合,而将作画之全副心思放在笔墨美感之效果上。他的族弟兼大弟子王昱传达他的话:“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气韵之间,不在有形处,而在无形处。”所谓气韵,所谓无形处,正是指
笔墨效果传达出的某种美感。 常州博物馆所藏 《小孤山图轴》(图 1,后文简称小孤山图) ,是王原祁中年仿黄公望的一幅作品,笔精墨妙, 传达出苍浑秀润的气韵, 熟不甜,生不涩,淡而厚,实而清,书卷之气盎然纸墨之外,实属麓台的典型
面目。该画纵 97 厘米,横 46 厘米,纯用水墨写成。画右上部装裱处有题签“王司农仿大痴小孤山图”,题名下方钤有白
文“时化私印”,朱文“润之所藏”二印。右下部还钤有白文“韫辉斋印”,朱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二印。画面右上题跋:“江行小孤山,舟次写大痴笔,昔戊寅冬日。庚辰小春,京邸偶
检出题之。麓台祁。”题跋上钤有朱文圆章“扫花庵”,题跋下钤有白文“王原祁印”,朱文“麓台”二印。画面最左上角钤有朱
文“心赏”葫芦印。最左下角钤有白文“希逸”,朱文“梅谿鉴藏”,朱文“国钧秘玩”,朱文“西庐后人”四印。最右上角钤有朱文“靖江刘氏敬修堂曾藏”一印。最右下角钤有朱文“陆润之藏”,朱
文“曾在秋湄山人处”二印。细读题跋:“江行小孤山,舟次写大痴笔, 昔戊寅冬日。 ”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城东南六十公里的长江中,是一座巉立于长江中的奇峰,因其造型独特,
历来倍受文人墨客的赞誉。 “昔戊寅冬日”即1698 年冬天,是年王原祁 56 岁。这一年,王原祁创作的作品很少,除了小
孤山图,可信记载的仅有徐平羽旧藏的《疏林远岫图》 。“舟
次”即船上,他是冬日行船经过小孤山, 于船上完成了这幅仿大痴的作品。
王原祁《小孤山图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