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琥珀》教学设计
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 ”
4、[课件出示动画--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形成过程]
(1)我们知道松脂球变成化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展开想象,看看整个形成过程是如何变化的?
(2)出示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形成过程的课件,(1分)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3)小结:原来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我们读读这一部分的课文,再来感受一下这一过程。
5、全班齐读11-12自然段。
6、小结:琥珀的形成过程。
三、拓展(9分)
1、我要求大家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了解更多的知识,现在请你展示一下,你收集到哪些资料?
2、[课件出示]欣赏琥珀图片。
导语:老师也在网上收集了一些琥珀的图片,下面请大家欣赏一下。
3、看到这么美丽的琥珀,我想大家也有点心动,想知道这些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现在请你们来当一回科学家,推测下面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课件](5分)
4、先展示一两名学生的习作,集体评价推测得合不合理。然后同桌互评,写点评。
5、在这篇课文里,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吗?
四、总结(1分)
今天我们学习了《琥珀》这篇课文,课文先写科学家对琥珀的假想,再写发现琥珀,最后写琥珀的样子。而在科学家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中,是根据琥珀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想象。以后我们在写作文,特别是想象作文,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展开合理想象。
板书:
琥珀
以事实为依据展开合理想象
1、在海滩发现时间一万年夏天
2、透明的琥珀地点海边松树林
3、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1、苍蝇和蜘蛛巧遇
好好地躺在里面2、松脂不断滴下来
经过形成松脂球
4、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3、被淹没、时间长
《琥珀》教学反思
广州市荔湾区鸿图苑小学黄杏嫦
在教学时,我首先从观察琥珀的图片入手,让学生观察这块琥珀是怎样?接着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个自然段是对这块琥珀的真实描写?(第18自然段)请学生快速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块琥珀的,画出关键词语或句子,与自己所观察的做一个对比。然后提出这一段除了介绍琥珀的样子还介绍了什么?让学生知道琥珀的科学价值是可以想象、推测一万年前的事。接着顺理成章提出本节的学习重点:到底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科学家根据这些事实是怎样推测的?
在教学琥珀的成过程,先让学生看课文有声动画的录音,弄清琥珀的形成需要两个阶段: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接着教学松脂球形成这一部分,通过先让学生个人学习再小组合作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全班归纳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再看松脂球形成过程的动画。把松脂球形成的经过清晰而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很容易理解课文重点部分。然后把学生引入文本,读这一部分的内容,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片段,用心体会,运用多种方式(师生、生生比赛读,个人读,集体读等)品读精彩片段。
在学习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这一部分,让学生自主找出条件,接着用课件展示这一个漫长的过程,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时的情景,最后通过读这一部分的课文再感受一下这一过程。
在拓展部分,先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再欣赏老师收集的琥珀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请学生当一回科学家,推测其他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讲完这一课后,现将教学中的不足及优点总结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不同
《琥珀》采用了 “篇末入手 ”、 “逻辑提问 ”、 “由果溯因 ”的变序教学法和电化教学手段,这种方法可以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求知心切,积极性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好处,既解决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又降低了坡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教手段的运用
五年级语文教案——《琥珀》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