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厂设备的清洗消毒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3页
第一节 清洗概述
概念:清洗就是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去除被清洗表面可见和不可见的杂质的过程。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3页
清洗的原因
当牛乳加热到60℃以上时,“如果一味地追求缩短清洗时间,将可能会导致无法达到清洗效果。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43页
4. 清洗温度 清洗温度是指清洗循环时清洗液所保持的温度,这个温度在清洗过程中应该是保持稳定的,而且其测定点是在清洗液的回流管线上。 清洗温度的升高一般会帮助缩短清洗时间或降低清洗液浓度,但是相应的能量消耗就会增加。因此清洗温度一般不低于60℃。对一般的加工设备清洗而言,若使用氢氧化钠(NaOH),温度为80~90℃;若使用硝酸(HNO3),温度为60~80℃。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3页
5. 清洗流量 提高清洗时清洗液流量可以缩短清洗时间,并补偿清洗温度不足所带来的清洗不足。但是,提高流量所带来的设备和人工费用也会随着增加。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3页
四、清洗用水的供应
1. 清洗用水的质量要求
清洗用水应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清洗用水最好用软化水,~(5~10mg/L CaCO3)是最理想的。细菌数要低于500cfu/ml,而大肠菌群要低于1cfu/100ml。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3页
2. 清洗用水的常见问题
(1)由于清洗用水没有氯化,或冲水罐敞开,致使水受到空气或虫害的污染,从而导致清洗和杀菌后的设备由于最后冲洗用水的污染而出现再污染。
(2)清洗剂循环后,若最后用硬水进行冲洗,可能引起设备、管路中出现鳞片状沉淀。
(3)用硬水洗瓶、洗箱会腐蚀机器,堵塞喷头, 增加能量消耗。
(4)硬水结垢后会堵塞罐内喷嘴以及过滤器。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43页
五、清洗的作用机理
清洗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水的溶解作用2. 热的作用
3. 机械作用
4. 界面活性作用
5. 化学作用
6. 酶的作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43页
1. 水的溶解作用 水是极性化合物,对于油脂性污垢几乎没有溶解作用,对于碳水化食物(如糖)、蛋白质、低级脂肪酸有一定的溶解作用,而对于电解质及有机或无机盐类的溶解作用较强。
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43页
2. 热的作用 通过加热加速污垢的物理与化学反应速度,使在清洗过程中易于脱落,从而提高清洗效果,缩短清洗时问。
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43页
3. 机械作用 机械作用是指由运动而产生的作用,如由于搅拌、喷射清洗液产生的压力和摩擦力。
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43页
4. 界面活性作用 界面指的是清洗液与污垢,污垢与被清洗物体(如管道、罐体等),被清洗物体与清洗液之间的交界面。界面活性作用是指这些界面之间有选择的物理或化学作用的总称,包括湿润、乳化、分散、溶解、起泡等等,而具有这种界面活性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43页
5. 化学作用 化学作用是指清洗剂成分的化学反应,碱性清洗剂与油脂的皂化反应,与脂肪酸的中和反应,对蛋白质的分解反应。酸性清洗剂对无机盐性污垢的溶解反应,以及过氧化物、氯化物类清洗剂对有机性污垢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机螯合剂对金属离子的螯合作用等。
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43页
6. 酶的作用 酶的作用是指酶所具有的分解作用,如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43页
第二节 就地清洗
概念:设备(罐体、管道、泵等)及整个生产线在无须人工拆开或打开的前提下,在闭合的回路中进行清洗,而清洗过程是在增加了湍动性和流速的条件下,对设备表面的喷淋或在管路中的循环,此项技术被称为就地清洗(Cleaning In Place, CIP)
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43页
CIP具有以下的优点: ①安全可靠,设备无须拆卸。 ②按程序安排步骤进行,有效减少人为失误。 ③清洗成本降低,水、洗剂、杀菌剂及蒸汽的耗量少。
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43页
一、 清洗程序的选择
一)冷管路及其设备的清洗程序 清洗程序如下:
(1)水冲洗3~5min。
(2)用75~80℃热碱性洗涤剂循环10~15min(若选择氢氧化钠,%~%)。
(3)水冲洗3~5min。
(4)建议每周用65~70℃的酸被循环一次(%~%的硝酸溶液).
(5)用90~95℃热水消毒5min。
(6)逐步冷
乳品厂设备的清洗消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