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页 共 慨陈词,经常使我们激烈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经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了历史学系,和刘老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⑺他不喜爱笔试,却喜爱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得清晰极了:倘如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尝一首奇妙的乐曲,然后,又似乎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足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如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惊讶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惊慌,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似乎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惊慌。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然而,今日一想起来,照旧那么清楚,那么亲切。
⑻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放风筝。
⑼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醒悟,一种伸展的快意便浮现心头。当没有大风、而且晴朗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内的操场上,放起他亲自制作的风筝。
⑽他的风筝各种各样:有最简洁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愿失去亲自把风筝送入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抻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蹿入云霄。他仰视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回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经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⑾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也没有袭上校内的上空,经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参观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华蜜,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而至于,有一次,他有意地撒脱手,让天上飘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逐绳端,脸上飘起得意和满意的稚气。那天,他肯定过得最华蜜、最充溢,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气。
⑿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剧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⒀不见到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肯定退休了。或许,这时候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子孙,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去。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被断腿钉到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希望他不至于如此,可以照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
《放风筝》的阅读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