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乘法口诀》案例反思
黄小 王海江
教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时,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阅读了教学参考书。知道这节课可以向孩子们提供实物图,引导他们观察得出乘法算式,再得出和6有关的乘法口诀,最终把6的乘法口诀填完好。本
《6的乘法口诀》案例反思
黄小 王海江
教学二年级上册《6的乘法口诀》时,课前我认真研究了教材,阅读了教学参考书。知道这节课可以向孩子们提供实物图,引导他们观察得出乘法算式,再得出和6有关的乘法口诀,最终把6的乘法口诀填完好。本着这样的认识,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
谁料!话音未落,便听见了那爱表现的声音:
“我知道!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嘘!老师在看你呢!”一旁学生连连提醒.
当我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遇的一刻,他下意识地吐吐舌头,停顿了继续讲话,
雨恒--——他是班上同学们公认的“淘气大王",此时我发现:,我有点于心不忍。
“都会了?"带着一丝疑惑,我开场问道,“哪些同学已经会背6的乘法口诀了?"
孩子们的眼睛一亮,一双双小手如雨后春笋“刷刷刷”地举起来。
我一数!“哇,超过一半”“这可怎么办?讲,还是不讲?”心底升起一串长长的问号。
“讲,多数会了,不讲,又不适宜。怎么办?”我的脑海里思索这样一个问题。
几秒钟后,我稍稍思索,问道:“有谁愿意站起来大声背一次6的乘法口诀?”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声音虽然不大,。
见此情形,新的疑惑又渐渐产生:“这么纯熟的背诵,是否是真正的理解了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亲切地问。
“是我爸爸教我的"“我以前学过了”“我和妈妈预习过了.”
看来早有准备,这是个好现象,“不错,能提早预习,是个很好的习惯。可是你们知道每一句口诀的含义吗?"一时间,教室里变得非常安静,许多同学纷纷变得一脸茫然。
“比方二六十二,就是二个六是十二。”有一个同学举手了。
“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还是请黄雨涵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吧?”
“我觉得,二六十二就是2个6相加得12,三六十八就是3个6相加得18,四六二十四就是4个6相加得24……”不愧是“学习大王”。看着有些同学似懂非懂的表情,我鼓励着说“你们能听懂吗?这样吧,我们一起用学具摆摆,再次证明一下吧。”
于是我让他们以组为单位,数出6根小棒来摆图形,想摆什么就摆什么。
话音未落,一个个就兴致勃勃地忙活开了,互相交流着:
“我摆的是田字."
“我用小棒摆了小雪花."
“我摆了一座小房子.”
……
孩子稚嫩的声音中充满了自信,充满了骄傲。
“大家摆得很好,你们刚刚摆的图形都用了几根小棒?"“6个”“对呀,一幅美丽的图案要用6根小棒,也就是1个6,那么两个这样的图案呢?”“12根。"“也就是二六十二。”性急的同学脱口而出.
“你怎么知道的?”“6+6=12。”“2个6相加是12”,他们一个个抢答似的。
接下来,我问道:“那三个、四个……呢?你能把这表填写完好吗?”
通过这一操作,逐渐使孩子们明白到:一个6是6
6的乘法口诀案例反思王海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