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介绍
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介绍
来武汉旅游,东湖是必到之处。东湖湖面辽阔,加上沿湖陆地风景区,面积达80余平方公里。东湖湖岸曲折,港汊交错,包括六个游览区,即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珞洪区,以及还未完全建成的它们时而聚集成群,时而成排盘旋湖面,当临近傍晚,映着晚霞形成一幅“落霞与归雁齐飞” 的奇妙画面。这里植被丰富,树木繁茂,载培着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如雪松、 银杏、广玉兰、女贞、三角枫等100余株,其中树龄最长的达800余年。
白马区
白马区因白马洲而得名。此洲四面环水,与小龟山、飞峨山隔岸相对。洲西有鲁肃的马冢。相传三国赤壁之战,鲁肃以吴国赞军校尉之职,助周瑜破曹后,转回夏口时,骑白马过洲,马隐泥中而死,葬马于洲,称白马洲,也称隐马洲。沿湖丘陵起伏,景色佳丽,已辟为疗养区。
珞洪区
珞洪区因珞珈山和洪山而得名。相传春秋战国时楚王曾在珞珈山“落驾”,所以此山原名落驾山。珞珈山巍峨横亘,冈峦林立,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山之上下,巨岩层现,奇石峭陈,佳木交碧,摇苍飞翠。武汉大学坐落山之西部,建筑富丽。近山湖中有“浪淘石”,累累罗列,苍翠夺目。此石面积约3000平方米,大部被水淹没。突出水面者大小计十余石,其形或如驼背双峰,或似浮牛露脊,参差错落,列峙手粼粼碧波之中,俨如海上琼山。近观磊磊巨石,裂罅皱折,淘痕斑驳。每当风来湖上,浪涛激石,势如飞雪漫卷,声如钟鼓和鸣,极有气热。在风和日丽之时,则水平如镜,涟漪微漾,游人系舟于此,登石赏景,犹如身置画中。
洪山古名东山,又名黄鹄山。峰石奇秀,古树参天。从前山颠、山麓、寺观亭阁金碧相错。现尚存宝通禅寺、法界宫、灵济塔、兴福寺塔等建筑。宝通禅寺为武汉四大丛林之一,建筑随山势而起伏,或昂举,或低回,层迭有致。灵济塔俗称洪山宝塔,高约43米,始建于元代初年,后多次修葺。它威武挺拔,势欲遏云,有“数峰天外洪山塔”的赞诗。
吹笛区
吹笛区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取胜。景区内的马鞍山海拔138米,是东湖风景区内最高的山。濒湖有吹笛山,传说朱元璋的第六子朱桢被封武昌时曾在此山吹笛,山以是名。
东湖南面的伏虎山麓有著名的卓刀泉。据《湖北通志》载:“关公行军于此,以刀卓地得泉。”泉在一古庙中,明初楚藩昭王为之筑台、置栏、并建亭盖护。今亭已倾废,井台井栏犹存。庙壁嵌有不少碑记,《卓刀泉记》中载:“昔汉寿亭侯关公治兵江陵时卓刀,以此故名。斯泉之水冬温而夏冽,其色淡碧,味甘如醴,饮之可以疗疾。”寺庙周围松柏繁茂,环境雅静。
东湖主要景点
东湖主要游览点为寓言园,音乐喷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湖光阁,磨山新景区。
寓言园
寓言园是全国第一座以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为题材的雕塑园,位于东湖听涛区的南端,,已建成“狐假虎威”,“愚公移山”,“自相矛盾”等十一组寓言雕塑。
行吟阁
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1955年修建,它四面环水,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陆路相连。阁名出自《》:“屈原既放,游于江潭,竹吟泽畔”。阁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古色古香。行吟阁雄健俏丽,颇富民族风韵。阁前立屈原全身塑像,,,造型端庄凝重,屈原翘首向天,款款欲步。
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时期秭归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初辅楚怀王,做过三闾大夫。他向楚怀王提出一系列正确的的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进步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主张,使楚国雄踞南方,一度强盛,后遭小人谗言离间,楚怀王疏远屈原,将其放逐汉北。楚襄王继位后更加昏庸,将屈原放逐到更远的江南,永远不得过问朝政。公元前278年,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浪生活的屈原,已是六十二年,他目睹国破家亡,满怀悲愤,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
长天楼
长天楼,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1956年修建,为砖木水泥结构,翠瓦飞檐,分上下两层,面阔七间,进深两间。全楼可容纳千人同时就餐品茗,游人凭窗远眺,碧波万顷,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感。
九女墩
九女墩位于东湖西北小山丘上,相传太平天国占领武昌时不少妇女参军,后清军攻陷城池大肆屠杀,有女兵九人,壮烈牺牲。乡人仰慕她们的英烈,将其遗骨合葬于此,因避清廷迫害,故不称坟而称墩。1956年,湖北省将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光阁
湖光阁建于湖心小岛上,由十里长堤与陆地相连,原名“中正亭”,1931年为纪念蒋介石五十寿辰而 建,后改称“湖光阁”。阁为三层六面,飞檐绿瓦,登阁四顾,游船轻移,景象万千。雾日,水天一色,湖光高阁,似蓬莱
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