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脚...《欧洲的选择》对亚洲地区一体化的启示安德鲁·莫劳夫奇克[1]赵晨译『编者按』在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史学界有较大影响的《欧洲的选择——社会目标和政治权力:从墨西拿到马斯特里赫特》中文版将由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作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安德鲁·莫劳夫奇克教授为此撰写了一篇长序,在介绍其主要理论贡献——自由政府间主义——之余,特地对亚洲的地区一体化给出了独到的见解。莫劳夫奇克擅长打破传统观点,另立新解。本文他应用《欧洲的选择》一书的基本观点,降低了欧洲一体化的“特殊性”,指出亚洲一体化同欧洲一体化的诸多相通之处,对我们思考欧洲一体化对亚洲地区主义的借鉴很有启发。我恰好在中国写这篇序。透过窗户,上海的风光映入我的眼帘,这座城市因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奇迹”而日新月异。中国能有这种转变,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民做出了进行国内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决定。但中国也很幸运,它恰好身处一个允许甚至是鼓励它“和平发展”的国际体系之中。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具有自主性的国际规范和机构,后者如世界贸易组织、联合与繁荣。这些制度的存在并不是偶然的,它们是世界历史趋势的一种体现。国际组织实际上是自19世纪末社会民主福利国家出现以来,唯一具有不同性质的新政治体。全球治理现在已经相当完善,它已成为广泛认可的、我们已习惯成自然的生活现实。在各类国际制度中,欧洲联盟是最雄心勃勃、也是迄今最为成功的。欧盟的核心是商品、服务和农产品的单一市场,加上它有一个重要的共同规制权威。尽管过去十年关于欧洲《宪法条约》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歇(现在可能到了最终批准的时候),但过去这十年是欧盟被公认最成功的一个时代。我们看到了欧洲发行单一货币(欧元),欧盟扩大到27国,过境自由的申根区也扩大了,建立了更有力的外交和防务协调制度,增加了对欧盟运作的民主控制。欧洲地区层面的机构:一个直选的议会,具有最高效力的宪法法庭,一个以多数决定制决策的理事会,以及一个技术官僚性质的委员会,都是迄今最为发达的多边国际制度,表面上看,它既像是一个民族国家,同时也像一个国际组织。有人说欧盟在内部经济上是一个巨人,但在外交政策上则虚弱无力。他们认为美国、中国和印度将是21世纪的超级大国,欧洲会落在后面。这种观点在中国等国特别普遍,中国极为关注一些迫在眉睫的地区问题,比如台湾的地位、中日关系等,这些问题中“硬权力”能起很大的作用。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观念,它是对时代的一种误读,其基础是19世纪俾斯麦式的对潜在军事力量的计算。一种更为现代(或者是后现代)的分析指出,欧盟不仅是21世纪潜在的超级大国,而且它实际上已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美国之外的全球性超级大国。它是我们这个世界中一个“安静的超级大国”,它拥有美国、中国或是其他大国不具备的独特的民事力量工具,它既有共同意愿、也有很高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做保证,来运用自己的民事能力。这是些什么样的工具呢?首先,欧盟拥有当今世界上成本效益比最高的力量投射方式,即欧盟成员国资格。自冷战结束后,许诺给以欧盟成员、繁荣和民主播撒到其周边的十多个国家中扮演了决定性作用,这包括12个新成员国,以及可能加入欧盟的前南斯拉夫国家、土耳其和乌克兰。我们只需将欧盟的成功和美国在伊拉克的民主化尝试作个比较,就可看出其成功
《欧洲选择》对亚洲地区一体化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