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演示文稿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0页
头晕的分类
:头沉,大脑不清晰感,头胀,头重脚轻,但是无旋转感。
:运动错觉即周围景物式或自身旋转,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无意识障碍。通常表现就是旋转感,水平方向的推拉是第18页,共30页
头晕或眩晕几乎天天存在,曾持续性,头晕本身变化不大,可伴有惊恐发作,伴随症候多,受外界及情绪变化影响大,睡眠消化常有问题。起病常有情感因素或受刺激,患者愿意穷尽检查或治疗,精神状态评估中度焦虑或伴轻度抑郁。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0页
患者多数无躯体疾病,少数或许发生某些疾病后,一般无前庭疾病病史,或为焦虑人格(神经质或恐惧焦虑气质)有的是在原发性焦虑障碍病程中出现头晕,相对受教育程度较低,或综合素质较低。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0页
焦虑抑郁及(或)内向特质的急性事件患者,易在事件后出现慢性心因性头晕,而适应力强、开朗、生活幸福感高的急性事件患者,并后出现慢性心因性头晕的比例很小。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0页
心理调理及教育,消除精神紧张情绪,暗示疗法治疗,语言性暗示,药物性诱导(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抗焦虑、抗抑郁性药物治疗,如黛力新、多赛平。抗躁狂药如丙戊酸钠缓释片。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0页
头晕与颈椎病的关系
颈性眩晕”并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名称,而是指由于某些病因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一类中枢性眩晕,而所谓“某些病因”又以 颈椎病 最为常见,故在一般情况下,“颈性眩晕”多被用来指颈椎病所致的眩晕。那么,颈椎病所致的眩晕有什么特点呢,怎样与其他的眩晕相区别呢?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0页
我们已经了解到,由于颈椎病导致眩晕产生的机理有两个:一是椎动脉受骨刺的机械性压迫,发生狭窄或闭塞,当椎动脉本身有病变的时候,这种压迫更易于发生;二是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这两种情况的发生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头部运动后与颈的位置关系处于某一特定点,让椎动脉受压或让交感神经受到刺激。简言之,眩晕发作与头部位置明显相关,称为位置性眩晕。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30页
有些颈椎病患者曾经有过卒倒的病史,多数是在行走中听到背后有人呼喊,回头一看时突然感觉下肢无力而倒地,倒地后头部位置回复,症状消失,马上就可以爬起来,整个过程患者神志清楚。概括而言,颈性眩晕以头颈部位置性眩晕为特点,头颈部转动或侧屈到特定位置时发作,位置回复后症状消失。患者经2~3次发作后,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非常警惕地回避这一特定的位置。但是,当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椎动脉交感神经丛的作用参与其中,或与交感型颈椎病混合发生时,眩晕症状可以变得不典型,异常复杂而难以鉴别。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30页
而在文献报告中,认为95%的头晕是由于脑部的第八对神经支配的内耳平衡系统失调造成的。在头晕的同时有明显的旋转现象,尤其当不经意转动头时,旋转更加严重。内耳的前庭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当某些原因造成这部分系统退化或有炎症反应时,头晕便出现了。有些病人在手术后卧床过程中,也会发生平衡系统紊乱,引起头晕。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0页
在骨科教科书中,有一种椎动脉型颈椎病,其病因是骨质增生,压迫了一侧或两侧的椎动脉,使大脑的供血受到影响而发生头晕。椎动脉作为大脑的供血一部分,当颈椎不稳定时,头颅的活动可能造成椎动脉的痉挛,产生头晕。而大部分病例并非完全是由于椎动脉的狭窄造成的。脑部的缺血与整个脑动脉系统退化有关,与全身血管硬化有关。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0页
头晕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头晕原因多样,其中合并有视物旋转表现的我们称之为眩晕,其中血管源性眩晕是指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一类眩晕,占各种眩晕的50%以上。血管源性眩晕可来自前循环,但大多数来自于后循环即椎基底动脉系统,对于典型的血管源性原因,除眩晕外同时伴有口齿不清、肢体无力、麻木、行走困难等表现,诊断不困难,大家对脑中风有一定认识的,应该也会及时到医院就诊。关键是一些非典型性的血管源性眩晕,大家很容易忽视,其主要的类型及特点如下
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30页
(VA-TIA):单纯孤立性的眩晕发作可以是后循环脑缺血发作的唯一症状,TIA性单纯眩晕发作,可非常短暂,一分钟到数分钟不等,一天可有数次发作。在某些诱因下(如过度转颈),最终导致迷路、脑干、小脑等眩晕敏感结构的缺血,引起短暂眩晕发作。42%反复发作的VA-TIA性单纯性眩晕发作最终发生脑梗死,但时间不等,短者1-10天后出现脑梗死,长者2年后发生脑梗死,因此TIA性单纯性眩晕发作是脑梗死的预警,该类患者一般检
头晕演示文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