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_教学设计- 1 -
学科
数学
册 数
三年级上
课 题
毫米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课 时
第一课时
执 教
教学
三维
目的
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2、长度,理解在直尺上1毫米是如何表示出来的,对毫米形成一个感性认识。
2分
15分
- 4 -
三、
理论应用稳固新 知
探究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体验毫米的应用
稳固练习
拓展性学习
谁来说说1毫米有多长呢?(让学生说一说)
找一找:观察你的尺子,说说你的发现.
(在刻度尺上,每个1厘米之间有许多小格,这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指一指:
师:哪位小朋友上台指一指这把刻度尺上还有哪些地方也是1毫米?(一两名学生指)
师:其他小朋友也想上来指是吗?那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刻度尺上的1毫米。
(同桌互相找,老师巡视)
师:找好了吧?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1毫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
说一说:
(1)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呢?
看课件,生活中的1毫米(1分钱硬币,储蓄卡, 卡,钥匙边)
在对毫米有了初步感性认识后,让学生尝试将新感受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络起来,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理解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是学以致用的。
让学生通过触觉、视觉亲身去体验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建立丰富的表象,到达记忆的效果。
16分
2分
- 4 -
四、
课堂总结拓展深 化
理论应用
总结全课
作业
(2)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为单位计量的呢?
预设:自动铅笔铅的直径、签字笔标志、天气预报中降雨量、玻璃的厚度、机械零件的大小等。
如学生答复不出来,老师讲解。
师: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大,还是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
师:那它们有什么关系呢,仔细观察自己的刻度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答复.
小结:(课件出示)数数1厘米里有几格就有几毫米(10个)所以1厘米=10毫米(板书)学生顺读,倒读
做一做
1厘米=( )毫米 3厘米=( )毫米,
20毫米=( )厘米
完成书本P3的做一做.
使学生借助实物进展类比,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表象,使学生对毫米的认识逐步深化,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生活
毫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