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古代诗词四首
第一课时春望泊秦淮
‘7【学习目标】
1. 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重点)
2 .欣赏诗的艺术特色。(重点)
3 .对名句的深入理解。(难点)
丿【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明确: 沉湎酒色, 寻欢作乐, 过着醉生梦死、 灯红酒绿的生活的人。 感慨、 鄙视、 忧伤、 悲愤。
2. 深层探究
(1)请你对《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简要评价。
明确:寄情于物,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花和鸟来写春天,花因国家战乱而 落泪,鸟因人间离别而伤心,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感伤。
(2)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其奥妙在哪里?
明确:写出了因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 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3) 《泊秦淮》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
明确:两个“笼”字,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 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 感伤。
(4) 《泊秦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 什么?
明确:作者的真实用意是讥讽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商女唱
什么歌曲,主要取决于座中点歌、听歌的人,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这帮有权势的人。 他们不以国事为怀,每天聚集在酒楼中欣赏靡靡之音,寻欢作乐,这是在走南朝亡国的老路。 因此我们认为作者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矛头是指向高层。
3. 写法探究
(1) 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 了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明确:“国”是指都城,即长安一一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 但是,眼前的长安,唯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都城已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 的只有山山水水了吗?春天来了,城里到处都是“草木深”,不就意味着是人烟稀少才让草 木丛生的吗?
(2) 《泊秦淮》的末句写《后庭花》,这是什么艺术手法?
明确: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四、板书设计
-与足—
城春败象. 饱含感叹
—1
春望
爱国之情
抒怀
心念亲人, 充溢离情
汇棊淮
夜泊秦淮 迷蒙d令寂
商女犹唱
后庭之曲
五、课外拓展
你能写出两句与爱国有关的诗句吗?
间接讽刺
统治者
示例:①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借植《白马篇》)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第二课时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过零丁洋
【学习目标】
。
(重点)
。
(重点)
。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首爱国主义诗词。感受一下辛弃疾和文天祥的爱国情感。
二、 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辛弃疾(1140- 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 (今山东济
8古代诗词四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