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观沧海》古诗赏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观沧海》古诗赏析.doc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精品文档
《观沧海》古诗赏析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精品文档
《观沧海》古诗赏析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曹操站在碣石山上瞭望浩瀚的大海时吟咏的一首乐府古诗

曹操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文才了得的诗人。东汉末年,汉皇室羸弱,各路豪强为争夺政权,或明目张胆逼迫皇帝“禅让”(如董卓),或以“护驾勤王”之名聚兵割据一方(如袁绍、吕布、孙坚等)。他们互相间展开了殊死搏杀。曹操原是汉朝一校尉,他也以“护驾勤王”的名义,参与了讨伐董
卓的战争;董卓死后,他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能与各方豪强抗衡的力量;公元
年,他在著名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中初败袁绍后,经过七年的努力,于
年在今辽西一带的乌桓击败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为后来三国中鼎足一方的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首诗歌
,是曹操在征服乌桓后班师凯旋,路过碣石山时写下的。当时,他登高观沧海,被波澜壮阔的浩瀚大海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篇气势磅礡的诗歌以言志。
据考证,曹操所游的碣石山,在河北昌黎,现在周围已被陆地包围,但曹操游山之时,无疑是东临大海的。但是,从诗中显示出来的的气势看,诗人游山时看来是想到了另一座“碣石”——秦皇汉武为宣示主权曾经登临的山东“碣石”了,所以才会在诗中流露出一种“君临天下”的“霸气”来。
开头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就显示出了那种“君临天下”的气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将军,勒马碣石山上,居高临下地观看大海那种豪迈的气概。
1/5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8
精品文档
接着“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诗人勒马山头见大海时的第一印象。长期生活在中原,为逐鹿中原而拼杀的曹操,见到大海,会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
必然的:水波荡漾的大海,高耸的“山岛”矗立在辽阔的洋面上——在内陆生活的人是很难看到如此壮阔的场面的。
接着四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具体描画。“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是竦峙的山岛的特写镜头,看来是诗人瞭望近处的一个“山岛”所见;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则是对“水何澹澹”的景象的具体描写:看来水波澹澹的洋面,在萧瑟的秋风猛烈吹起的时候,大浪滔天了,惊涛拍岸了,大海的气势更令人震撼了。
再接着四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人对面前的浩瀚海洋的进一步遐想。在遐想中,他是站在“君临天下”的高度去鸟瞰大海的。他以巨人的眼光去看辽阔的洋面,辽阔洋面上的一切动静,仿佛都已在他的指掌之间。所以才能看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景象;才能看到灿烂的银河(“星汉灿烂”)在星转

《观沧海》古诗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