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学习计划
一年级数学学习计划1
一、情景简介
我们班有17名学生,其中男生6人,女生11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因为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很喜欢能计算正确就能够了。对于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够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道理,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解决问题时,也能够先让学生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自我的语言表达清楚就能够了,不必必须按照必须的模式来说。
3、“元、角、分”的复习。(4课时)
本学期在学习“元、角、分”时,主要经过很多的操作、活动帮忙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教材在复习时没有再安排动手操作的资料,只是让学生对已学的元、角、分关系进行复习,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
复习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能够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忙学生思考。
4、分类与整理(4课时)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齐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房间”主要经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齐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经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掌握分类的方法。
5、找规律的复习。(3课时)
本单元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本课主要让学生自主掌握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6、认识图形(二)的复习(3课时)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资料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那里主要是经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一年级数学学习计划2
数与代数部分
1、一、二单元(数的认识和比较)
(1)强调数物体个数的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做记号、根据物体摆放的规律按群数数等。
(2)加强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
(3)按顺序填数,按规律填数
(4)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0的含义。
(5)重视比较方法的梳理:一一对应比较(P17、(1)(2))、
三者之间的比较(先两两比较,再选出最大、多、小、少的)
利用参照物进行比较(P17(4)和P19、5、6)
注意题目规定的符号别标错了
2、三、七单元(数的运算)
(1)利用学具摆一摆、捆一捆,加深对数位和数的组成的认识。
(2)用丰富的游戏活动使本版块的复习变得不枯燥。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小棒有多少根)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避免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让学生厌倦。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对口令、开火车、抢答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在本期结束时,学生要达到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题左右。
(3)重视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如:()+6=15,尤其是()-7=7,学生容易填成0。
在○里填上“+”或“-”9○6=1516○5=11
(4)对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
①从类型上分包括求和、求差、求部分数。并注意体现三种类型之间的联系,注重系统练习。
如:8个苹果,5个梨,苹果和梨一共多少个?
苹果比梨多多少个?
梨比苹果少多少个?
一共13个水果,苹果有8个,剩下的是梨梨有多少个?
一共13个水果,梨有5个,剩下的是苹果苹果有多少个?
再如:看图列四道算式
②从呈现方式上看可分为形象图、情境图、部分抽象的文字表示。
注意强调计算为问题服务的意识,看清题上要求的是什么。允许部分学生用()表示要求的数。
如:P38,4图1
③应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解决问题,学生容易理解的是如:P45,1题,动态的呈现形式,包括去掉一部分又来了一部分。较难理解的是P47,4题
一年级数学学习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