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和子》第二课时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
《地震中的父和子》第二课时
授课老师:赵瑾(北京朝阳实验小学 小学高级)
指导老师:薛晓光(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小学特级) 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精品文档请下载)
3。 也许这些词让你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课件出示: 30 万、 4 分钟、欢声笑语、漂亮、废墟。
(由段落到词,使学生理解整段中的关键词,潜意识的使学生关注到重点词的作用。)
二、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学习第一个场景,感受动作描写的作用。
1。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片废墟,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第一反响是什么?
预设:冲 喊 跪 哭 走
2。 你怎么理解这个“冲”字?透过这个字,你体会到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出示老师的例句:
父爱是地震后不顾一切的冲向废墟,
父爱是慌乱中英勇的面对,
父爱是……
(学生学着老师的例句,自己试着写写,感受“冲"字背后的父爱。把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相交融,初步习得语言。) (精品文档请下载)
3. 在第三自然段描写父亲的四个动作中,哪个动作最让你感受到父爱的了不起?
预设:因为其他父母都是悲哀欲绝后分开了,只有这位父亲英勇的走向废墟,用自己的双手寻找儿子.
4。 为什么这位父亲会这么坚决的走向那片废墟?此时此刻父爱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感受这句话的作用。试着用“父爱是……"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对这个动作的理解.) (精品文档请下载)
老师小结:这些都是父亲的动作,透过这些动作描写,我们看到了当时的情景,! (精品文档请下载)
学习第二个场景,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
在学前调研中,很多同学都说第 12 自然段最让人感动,请读读这段,说说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 (精品文档请下载)
出示: “他挖了 8 小时, 12 小时, 24 小时, 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精品文档请下载)
1。 透过时间的描写,引导学生感悟挖掘之肉体困难。
①关于时间, 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 36 小时?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
出示: 他挖了 8 小时, 12 小时, 24 小时, 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②此时作者在用什么挖?(一双手)
创境:就是这双手,急迫的想从废墟之中挖出儿子,每挖一下都用足了全身的力气,没过多久双手就血肉模糊,鲜血直流。十指连心呀,每挖一次都是钻心的痛,可父亲就这样挖了: 8 小时, 12 小时, 24 小时, 36 36 小时呀!难道在流血的仅仅是他的手吗?对,他的心一直在滴血。
(精品文档请下载)
(学生再读,头脑中想象画面,体会时间的漫长,父亲挖掘的困难。)
( 设计意图:
老师创境,引导学生读时间的部分,使学生展开想象,比照感受 8 小时, 12 小时, 24 小时, 36 小时过程的漫长和困难,感受父亲肉体上的折磨。) (精品文档请下载)
2. 透过时间的描写,引导学生感悟挖掘时父亲内心的困难。
①其实在挖掘过程中,父亲所要面对的远远不止这些.
老师创境:出示图片、音乐。
也许在挖掘过程中,父亲会看到这样一些满是灰尘,沾满血迹的书包;
会听到这样一些父母因找不到孩子而抱头痛哭;
会面对这样一对父母,他们抱着自己孩子的尸体,生不如死、撕心裂肺的呼喊着自己孩子的名字;
会看到这样一双小手,和自己儿子一般大小,手里还攥着一支笔,可是却早已冰凉……
②看到这样的父亲,你心疼吗?感动吗?我想他的儿子假设看到这一幕也许会给父亲写这样一首诗 :
“冲向废墟,
我的父亲.
不顾劝阻,
我的父亲。
满脸灰尘,
我的父亲.
……
我了不起的父亲!”
(其余学生根据书上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把诗写完好.)
③孩子们,这又该是怎样的 36 小时呀!假设给你一个摄像机,你会把镜头对准父亲的哪里?你的镜头下又会记录怎样的情景? (精品文档请下载)
④此时此刻,父爱是什么呢?
( 试着用“父爱是……”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对这位父亲的感动。)
尽管如此,父亲从未放弃过挖掘,是什么让父亲如此坚决?
出示: “ 不管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请你把这句话背下来,让这句话永远铭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 设计意图 :
对于这一段,设计了两处学生练笔,目的是
地震中的父与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