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指南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1页
指南推荐强度的分类
Ⅰ类为已证实和(或)一致认为有益和有效
Ⅱ类为疗效的证据尚不一致或有争议
Ⅱa类:相关证据倾向于有效
Ⅱb类:相关证据尚不充分
III类:为50次/min);频繁咳嗽或咯出粉红色泡沫样血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S3;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心源性休克:①持续低血压,SBP<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幅≥60mmHg,且持续30min以上;②组织低灌注:皮肤湿冷、苍白和紫绀,出现紫色条纹;心动过速>110次/min;尿量显著减少甚至无尿;意识模糊甚至昏迷;③血流动力学障碍:PCWP≥18mmHg,CI≤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1页
急性左心衰竭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心电图
胸部X线检查
超声心动图
动脉血气分析
常规实验室检查
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或I(cTnT或cTnI)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
肌红蛋白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1页
BNP/NT-proBNP 的意义和诊断界值心衰标志物:B型利钠肽(BNP)及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
心衰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BNP<100ng/L或NT-proBNP<400ng/L,心衰可能性很小
BNP>400ng/L或NT-proBNP>1500ng/L,心衰可能性很大
心衰的危险分层
有心衰临床表现、BNP/NT-proBNP显著增高者属高危人群
评估心衰的预后
临床过程中这一标志物持续走高,提示预后不良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41页
急性左心衰竭严重程度分级
:AMI患者根据临床和血流动力学状态分级
分级
症状与体征
Ⅰ级
无心衰
Ⅱ级
有心衰,两肺中下部有湿啰音,占肺野下1/2,可闻及奔马律,X线胸片有肺淤血
Ⅲ级
严重心衰,有肺水肿,细湿啰音遍布两肺(超过肺野下1/2)
Ⅳ级
心原性休克、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紫绀、出汗、少尿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1页
:适用于CCU、ICU
分级
PCWP
mmHg
CI
ml·s-1·m-2
组织灌注状态
Ⅰ级
≤18
>
无肺淤血,无组织灌注不良
Ⅱ级
>18
>
有肺淤血,无组织灌注不良
Ⅲ级
<18
≤
无肺淤血,有组织灌注不良
Ⅳ级
>18
≤
有肺淤血,有组织灌注不良
急性左心衰竭严重程度分级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1页
急性左心衰竭严重程度分级
适用一般的门诊和住院患者
分级
皮肤
肺部啰音
Ⅰ级
干、暖
无
Ⅱ级
湿、暖
有
Ⅲ级
干、冷
无/有
Ⅳ级
湿、冷
有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1页
急性左心衰竭的监测方法
无创监测
每个急性心衰患者均需应用床边监护仪持续测量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等。Ⅰ类B级
血流动力学监测
:测定主要的血流动力学指标,Ⅰ类B级
:持续监测动脉血压,还可抽取动脉血样标本检查。(推荐Ⅱa类,B级)
:对于病情复杂、其他检查难以确定时,可用来鉴别心原性或肺原性病因;对于病情极其严重,例如心原性休克的患者,可提供更多的血流动力学信息。Ⅱa,B级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1页
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步骤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1页
急性右心衰竭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右室梗死伴急性右心衰竭
典型者可出现低血压、颈静脉显著充盈和肺部呼吸音清晰的三联症;结合ECG UCG 酶学标记物
急性大块肺栓塞伴急性右心衰竭
典型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剧烈胸痛,有濒死感,还有咳嗽、咯血痰、明显发绀、皮肤湿冷、休克和晕厥,伴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肺梗死区呼吸音减低、 肺动脉瓣区杂音;结合ECG、CTA、血气
右侧心瓣膜病伴急性右心衰竭
主要为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有颈静脉充盈、下肢水肿、肝脏淤血等、结合UCG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1页
急性心衰的治疗
治疗目标
控制基础病因和矫治引起心衰的诱因
缓解各种严重症状
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维持收缩压≥90mm Hg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
保护重要脏器如心、肾、脑,防止功能损害
降低死亡危险,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41页
急性左心衰竭的一般处理
体位:应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
四肢交换加压
急性心衰指南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