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的护理
病史汇报
患者杨某某,女,66岁,住院号1356441,4-14入院。右上周围型肺癌并全身广泛转移放化疗后,口服分子靶向药物厄罗替尼治疗,院外有恶心呕吐,进食后加重,伴胸部疼痛,起始为右胸及右上肢放:出现病理性Q波:数日后S-T段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低平,倒置或双向;数周后T波可逐渐恢复,病理性Q波永久遗留
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心尖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可不减弱,多发生在二尖瓣后乳头肌,见于下壁心梗。
心脏破裂 起病一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包压塞而猝死。室间隔穿孔,在胸骨左缘3~4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常伴有震颤,但有的为亚急性。
栓塞见于起病后1~2周,可引发脑、肾、脾、四肢等动脉栓塞。
心室壁瘤多见于左心室。左侧心界扩大,心脏搏动广泛,搏动减弱或反常搏动。ST段持续升高,X线和超声可见左室局部心缘突出。
心肌梗死后综合症发生率约10%,及心肌梗死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过敏。
治 疗
1、一般治疗
包括休息、加强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等。无禁忌者即服用阿司匹林150-300mg,然后每日一次,3日后改为75-150mg每日一次,长期服用。
2、保守治疗
对症处理 解除疼痛可选用以下药物:
(1)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必要时1-2小时内再注射一次。以后每4-6小时可重复使用
(2)疼痛较轻者可用可待因或口服。
(3)硝酸脂类:硝酸异山梨醇脂或胶囊5-20mg每日三次。
(4)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25-50mg每日2次;缓释片100-200mg每日次;-25mg每日1次。
(5)抗血小板凝集:低分子肝素钠、有呼吸困难和发绀者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间断或持续给氧。
3、溶栓治疗
在起病12小时内使用纤溶酶原激活剂溶解冠脉内的血栓,可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使梗死范围减少。常用药物:
1)尿激酶(uk)150-200bu 30分钟内静脉滴注。
2)链激酶(sk)150bu静脉滴注在60分钟每滴完。
3)瑞替普酶
注意:溶栓治疗后必须联合应用肝素抗凝治疗,否则血管早期再闭塞率较高。
讨论
恶性肿瘤晚期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护理诊断
1、疼痛 疼痛是最突出的症状,程度较重难以忍受,并出现烦躁冷汗,恐惧或濒死感,及心肌缺血低氧有关。
2、恐惧感 由于持久而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对设备及治疗方法不了解,以及现实的或设想的对自身健康的威胁,病人常有恐惧濒死感。
3、心输出量减少 与心肌缺血致心肌收缩力减低心律失常有关。
4、自理缺陷和活动无耐力 与急性疼痛,心律失常及心输出量减少有关。
5、便秘 与紧张恐惧、卧床、体虚无力、饮食不合理有关。
6、潜在并发症 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
7、知识缺乏 对疾病防治、病情复发的认识不足,缺乏自我休健意识。
护理措施
(1)休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第一周前三天绝对卧床休息:第四天可进行关节主动运动,坐位洗漱,进餐:第二周坐椅子上进餐,洗手:第三周逐步离床在室内缓步走动。
(2)饮食:第一周宜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心功能不全及有高血压史者限制钠伴有糖尿病者应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3)心理护理:病人常有紧张恐惧心理,情绪紧张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增高,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使病情加重。
(4)保持大便通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长期卧床,进食少,消化功能减退,加上疼痛后应用吗啡或哌替啶,抑制消化腺分泌等,易引起便秘,切忌用力排便,以防诱发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和猝死等,故应给及缓泻剂,或用开塞露纳肛。
。
(1)急性心肌梗死的先兆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并伴有胃肠道症状,心动过缓和血压改变等症状。心电图检查显示S-T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升高。
(2)三大并发症观察
1)心律失常:①室性期前收缩,落在前一心博T波上;②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每分钟超过5次;③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期前收缩呈二联律;④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2)心源性休克:休克早期病人可有烦躁不安,呼吸加快,皮肤湿冷,继之血压下降等。
3)心力衰竭:心衰早期病人可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心率加快,舒张早期奔马律,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易发展为心源性休克。
健康教育
,高脂血症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查房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