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春秋战国的思想【课程标准】,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课标解读】春秋战国的思想:应掌握诸子百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考试大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1课老子与孔子【知识梳理】一、:时期国人,代表的利益;是伟大家、家和家,的创始人;曾整理出“六书”,即、、、、和等典籍,其主要思想保存在中。:(1)政治思想:①“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和“”(思想核心)仁:内容::要求统治者,反对;:提倡广泛地,以此;实现途径:遵循“”之道,即要求做到“,”“礼”::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的要求。孔子所追求的“礼”,是指。它规定了一整套在方面必须合乎身份的礼仪规范,并发展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提出“”的主张,体现了思想保守的一面。②,用“”教化百姓;“”治国的同时,逐步。③(2)哲学思想——鬼神观:主张对鬼神,把在优先位置。(3)教育思想:①教育原则——“”,即招收学生,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以扩大。①教育方法——“”,即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诱导。③学习方法——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当仁不让于师。3。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在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汉代大一统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二、老子的思想1。老子简介:老子即老聃,时期楚国人,重要的家,学派创始人。著作《》,又称《》。2。老子的学说(1)哲学思想:①宇宙观:“道”老子将“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的哲学概念,认为它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提出“”的思想,摒弃了了的绝对权威。②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的两个方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只要能“守静”,就可以。(2)政治思想:倡导,以“无事取天下”。(3)历史地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以及中国人的、产生了深远影响。【思维拓展】,孔子就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也就是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国”。现在党中央又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决定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请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分析一下二者有何区别。提示:①社会前提不同:“为政以德”的主张是孔子在奴隶制崩溃封建制正在形成时出现的;而“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逐步完善时提出的。②内容不同:“以德治国”思想包含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要求统治阶级修身养性。③作用不同: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被历代封建统治者重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在的“以德治国”思想对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素质、弘扬民族传统,加快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为什么他的主张却不被统治者采纳呢?孔子所处的年代是春秋末年,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战争不断,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当时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旧的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日趋崩溃,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社会的价值观遭破坏。孔子作为一名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从而提出“仁爱”、“德治”等主张以缓和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解决当时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又提出“复礼”的主张,通过恢复西周的礼乐典章制度,把颠倒了的社会等级制度重新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实质上是在力图维护以分封宗法制为核心的奴隶制。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新兴封建制正在构建的背景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不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孔子的思想是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的。【走进高考】例1.(2005上海2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想生,难易相成”“美”“恶”“善”“不善”“有”“无”“难”“易”四组对立的概念,并讲到对立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其与道家思想特点相符。答案A例2.(2004上海3)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显然强调了一种“重民”,而且2300多年前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曾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与之相符。答案C例3.(2007重庆文综)(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
高中岳麓版_历史必修三_导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