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的诊断和处理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8页
咳嗽的分类
根据病程
急性:<3周
亚急性:3-8周
慢性:>8周
*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8页
急性咳嗽
普通感冒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急性鼻炎/鼻窦炎
变应南建议用UACS替代PNDS。
病因:
UACS 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之一, 除了鼻部疾病外,UACS 还
常与咽喉部的疾病有关,如变应性或非变应性咽炎、喉炎、咽喉部新
生物、慢性扁桃体炎等。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8页
PNDs所致咳嗽的机制
PNDs
迷走神经反射
刺激咳嗽感受器
分泌物后滴
无分泌物后滴
气道粘膜损伤
气道炎症
分泌物
咳嗽
?
?
50%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8页
临床表现:
1. 症状:
咳嗽、咳痰
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
频繁清嗓、咽后粘液附着、鼻后滴流感;
变应性鼻炎表现;
鼻—鼻窦炎表现;
咽炎:以咽痒、阵发性刺激性咳嗽;
非变应性咽炎:常有咽痛、咽部异物感或烧灼感。
2. 体征:
变应性鼻炎:鼻黏膜苍白或水肿,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或粘涕;
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多表现为黏膜肥厚或充血样改变;
部分患者口咽部黏膜可见卵石样改变或咽后壁附有粘脓性分泌物。
3. 辅助检查:
慢性鼻窦炎影像学表现:鼻窦黏膜增厚、鼻窦内出现液平面。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8页
鼻后滴流现象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8页
喉咽部呈鹅卵石样观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8页
诊断:
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 以白天咳嗽为主, 入睡后较少咳嗽;
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
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
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观
经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
UACS/PNDS涉及鼻、鼻窦、咽、喉等多种基础疾病, 症状及体征差异较大, 且很多无特异性,难以单纯通过病史及体格检查作出明确诊断;
注意有无合并下气道疾病、GERC 等复合病因的情况。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8页
治疗:
原则:依据导致PNDs 的基础疾病而定
非变应性鼻炎和普通感冒:
治疗首选第一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
变应性鼻炎:
首选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治疗;抗组胺药首选第二代抗
组胺药,必要时可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短期鼻用或口服减充血剂。
细菌性鼻窦炎:
抗感染是重要治疗措施,抗菌谱应覆盖革兰阳性、阴性及厌氧菌;急性
患者不少于2 周;慢性患者酌情延长使用时间;长期低剂量大环内酯类
抗生素对慢性鼻窦炎具有治疗作用;同时联合鼻吸入糖皮质激素,疗程3
个月以上。第一代抗组胺剂3周,鼻用减充血剂1周。必要时手术。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8页
3. EB
定义:
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
诊断标准:
EB 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 部分表现类似CVA,
慢性刺激性咳嗽,多为干咳,无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
X线胸片正常;
肺通气功能正常,气道高反应性检测阴性,PEF日间变异率正常;
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粒细胞比例≥3%;
排除其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
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38页
治疗: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
通常采用ICS治疗,丙酸倍氯米松(每次250~500μg)或等效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每天2次,持续应用4周以上,推荐使用干粉吸入剂;
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泼尼松口服,每天10~20mg,持续3~7d。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38页
Eosinophilia
Cough
wheeze
BHR
Eosinophilia
Cough
BHR
Eosinophilia
Cough
EB
CVA
Classic Asthma
Comparison of eosinophilic bronchitis, cough-variant asthma and classic asthma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8页
4. GERC
定义:
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 导致以咳嗽为突出的临床表
现,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特殊类型。GERD出现食管外
表现的相关机制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微吸入,另一种是食管—支气
管反射引起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两者均可引起气道高反应。
GERD:
1. 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又称内镜阴性反流病,占50~80%;
2. 糜烂性食管炎(EE);
3. Barrett食管(BE)。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8页
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发生机制
GER
迷走神经反射
胃内容物误吸
刺激咳嗽感受器
慢性咳嗽的诊断和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