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教师版〕
(一)了解命题人设置干扰项常用的六种方法和七类陷阱
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用好两个方法
比对法和排除法。重点是比对法。
(三)如何使用“比对法〞
做论述类文章阅读选择题,主要是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前提下用好“三重比对〞。
(概念),看它与原文中的词语在其内涵与外延上是否一致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的现象。
③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即时稳固
用词语比对法看以下选项是否正确(打“×〞或“√〞)。如果错了,请说明理由。
:(2022·安徽卷第1题B项)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原句: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发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比对结果:(×)
理由:原文是“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选项将“工业社会〞改成了“艺术生产〞,偷换概念。
:(2022·广东卷第12题B项)艺术品总能上升到“终极关心〞的高度来加以理解。
原句: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哪怕是写平平常常的事物,也总能上升到“终极关心〞的高度加以理解。
比对结果:(×)
理由:原文是指“一部优秀的艺术品〞,到了选项中没有“优秀的〞限制了,无形中扩大了范围。
:(2022·安徽卷第1题A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比对结果:(×)
理由:原句是“不表达〞,选项是“不充分表达〞,程度显然是不同的。
:(2022·安徽卷第2题D项)文章前一局部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局部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异的。
原句: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
比对结果:(×)
理由:原句是说“并无很大区别〞,选项中成了“有本质差异〞,表达与原文不一致。
:(2022·山东卷第6题A项)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原句: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比对结果:(×)
理由:选项删去了原句中的“极可能〞,把或然变成了必然。
:(2022·江西卷第7题C项)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已经证实: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会被激活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原句: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
比对结果:(×)
理由:原句中的“似乎〞变成了选项中的“已经〞,性质变了:或然变成了已然。
(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那么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
根底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
最新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