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切景语皆情语教案.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切景语皆情语教案.docx《一草一木总关情——探讨诗歌中的情与景》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并掌握诗歌的情景关系。
2、学习并掌握分析情景关系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分析中归纳总结
三、情感态度和价。
当然,以上所列种种情景关系只是为了便于掌握特征而分列,实际上一首诗往往几种方式兼用,触景生情,融情于景,两者相互放生渗透,反而达到融合无间的状态,创造出更美好的意境。
四、合作探究,读懂景语知情语
宋人范希文在《对床夜话》中所说:“境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说的就是诗歌情与景的密切关系。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那么,如何才能破解这情景二端,解读好诗中的景语和情语?
讲到诗歌中的景物,我们常常用到一个词——意象,还常常会提到另一个词——意境。所以在分析诗歌的景语和情语之前,我们先熟悉下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小贴士】
意象与意境
一、意象
意:指的是创作主体(诗人)的思想感情。
象:指的是客观物象(景物)。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的融合,即融合了诗人情感的事物。
二、意境
指几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形象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某种思想感情或艺术境界。
(一)象征性意象
通过下列诗句中的常见意象,快速把握诗句传达的情感志向。
1、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3、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4、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5、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6、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7、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8、愿将腰上剑,直为斩楼兰。
大家之所以能过快速而又准确地把握诗句的清关,是因为这些意象本身已经带有了一定的象征意义,承载着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情感。它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可以通过这些象征性意象帮助我们分析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这也是我们鉴赏诗歌情感的方法之一。
(二)描述性意象
在诗歌中,作者为了营造某种意境或渲染某种情感,就会极力铺陈一些意象,以达到意境的完美和情感的强烈。
举例: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
用?
分析:
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分析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第一步:找出意象——山、林、江、舸、鹰、鱼、
第二步:分析意象特点,
山——万;林——层;江——漫;舸——百(数量多)
山——红遍;林——尽染;江——碧透(色彩多)
舸——争;鹰——击:鱼——翔(力量大)
第三步:通过意象品意境
数量多、色彩多、力量大——壮丽
万类霜天竞自由——生机勃勃
第四步:悟情感
壮丽+生机勃勃——(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方法小结】
一找二析三品四

切景语皆情语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秋天学习屋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