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所致颅内高压的治疗
中期:
血管源水肿—血管通透性增高,血脑屏障被破坏,血管内液体外渗。
2021/4/27
2
中晚期多是混合性脑水肿。
2021/4/27
3
脑梗塞水肿高峰期多在起病后1~3 d,部脑梗塞所致颅内高压的治疗
中期:
血管源水肿—血管通透性增高,血脑屏障被破坏,血管内液体外渗。
2021/4/27
2
中晚期多是混合性脑水肿。
2021/4/27
3
脑梗塞水肿高峰期多在起病后1~3 d,部分病人可持续1周左右。
2021/4/27
4
脑水肿的程度和梗塞的大小密切相关:
颅内大动脉主干—引起大面积梗塞脑水肿程度重—中线结构移位—脑疝。
颅内小动脉深穿支梗塞通常不会引起颅内高压
2021/4/27
5
脑梗塞的分型
根据 结构性影像(CT、MRI等)所示病灶大小可将急性脑梗塞分为:
大梗塞(>5 cm,累及2个以上脑解剖部位)
中梗塞(3~5 cm)、
小梗塞(~3 cm)
腔隙性梗塞(≤1. 5 cm)
患者有脑萎缩或已存在的软化中风囊,可使颅内容积相对增大部分代偿脑水肿颅高压。
2021/4/27
6
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
头痛
呕吐
视乳头水肿。
除此之外还有意识改变,严重可引起昏迷。
2021/4/27
7
实验室检查
颅脑CT或者MRI等结构性影像可以显示颅脑梗塞的大小及周围水肿带的大小,间接提示颅内高压的严重程度;
MR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早期脑血管病变的诊断较CT或者MRI更敏感。
2021/4/27
8
目前临床上有直接监测颅内压仪器,但多处于研究阶段,颅内压监测技术分为有创性和无创性, 包括红外线光谱技术ICP监测和无创性前囟门ICP监测。
2021/4/27
9
颅内高压的治疗措施
脑梗塞颅内高压治疗并无统一治疗方案。
过度换气、巴比妥类药物、低温疗法和激素等治疗由于疗效不肯定且副作用较多,处于二线治疗。
目前我国脑梗颅内高压治疗主要药物为甘露醇、速尿和白蛋白。
2021/4/27
10
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颅内高压脱水药物
甘露醇是高分子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
在治疗脑梗塞所致的颅高压时使用的剂量、次数及疗程等仍存在较大争议
甘露醇的药理作用
2021/4/27
11
药理作用
组织的脱水作用:在血管壁完整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压,导致脑组织内细胞外液、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
利尿作用:通过增加血容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集合管中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1 g甘露醇可产生渗透浓度5. 5 mOsm/L,, g。
2021/4/27
12
甘露醇在颅内高压治疗中被列为脱水一线药物,甘露醇脱水作用强烈,进入血管后10~20 min开始起作用, 2~3 h降颅压效果最强,可维持作用4~6 h。
2021/4/27
13
用量用法:125~250ml,Q4~6h 40~45分钟内滴入
2021/4/27
14
正常血浆渗透压范围是280~310mOsm/L
甘露醇高渗脱水是最佳作用区间是310~330mOsm/L
2021/4/27
15
甘露醇使用的注意事项
脑梗塞早期并不主张使用
长时间使用疗效逐渐降低至失效
反跳现象
2021/4/27
16
甘露醇的脱水作用有赖于血脑屏障的完整性
脑梗死的后期以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此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高,甘露醇就可以逐步通过血脑屏障聚积于脑组织间隙
突然停止使用甘露醇,血浆渗透压就可能暂时低于脑组织的渗透压,此时水分由血浆反流入脑组织,使脑水肿加重,即出现所谓反跳。
2021/4/27
17
不良反应
急性肾损害
水电解质失衡
加重心功能不全
2021/4/27
18
速 尿
作用于亨利襻升支粗段
强力抑制NaCl的重吸收,是最强的利尿剂
可与甘露醇协同使用。
尤其适用于心衰患者
2021/4/27
19
用量用法:20~40mg iv,Q8~12h
100mg ivdrip Qd
此类药物脱水作用弱,临床上不能作为降低颅压一线药物。
2021/4/27
20
白蛋白
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而起到脱水降颅压作用,尚可补充蛋白质。
用量用法:10~20g,ivdrip,每天一~两次
适用于心、肾功能不全,甘露醇使用相对受限者
2021/4/27
21
甘油果糖
高渗性脱水剂
作用和缓,12h后起效,持续时间较长,可维持血浆渗透压8~12h
极少有甘露醇的不良反应如反跳、电解质紊乱和肾损
脑梗塞所致颅内高压的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