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莲 说
王硕
周敦颐
千姿百态的莲花(一)
千姿百态的莲花(二)
千姿百态的莲花(三)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文体介绍
内容学习
总结归纳
课后生传》。
文体六:传
文体介绍§文言文知识点:常见古文文体知识
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
文体七:书
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体八:讽谏
文体介绍§文言文知识点:常见古文文体知识
返回
内容学习
赏莲:美图展播,培养审美
学莲:解析词语,翻译句子
读莲:课文范读,矫正字音
品莲:理解中心,体会感情
返回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钟后比谁朗读的更流利!
自学指导一
朗诵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蕃fán
淤yū
颐yí
濯zhuó
涟lián
亵xiè
鲜xiǎn
逸yì
噫yī
返回
请同学们诵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试着译读全文,遇有困难用笔做上记号,4分钟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词比较有趣?
自学指导二
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唐代
水里、陆上草本木本植物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都很喜爱牡丹。
指前面说的各种花
多
结构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
沾染(污秽)
洗
美丽而不端庄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我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表转折
清水
生藤蔓
长枝节
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远播
更加
高耸的样子
树立
助词,相当于“啊”“呀”
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Yī叹词,相当于“唉”
Xiǎn少,难得
应当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再读课文,3分钟后
看谁能回答下列问题!
自学指导三
1、作者爱“莲”什么?为什么爱“莲”?结合文中具体语 句解答。2、透过作者对“莲”形象的赞美,可以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内容?3、作者在文中写“菊”与“牡丹”有何用意?
爱菊
爱牡丹
爱莲
(鲜)
(众)
(独)
隐逸者
离世隐居
富贵者
追名逐利
君子
身居浊世
洁身自好
惜
厌
爱
衬 托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作者写菊和牡丹,一是对莲的衬托,菊花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在污浊尘世间保持高洁品行的情怀;二是这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
句 子 理 解 练 习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之君子者也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爱莲说》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