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后院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左室重构、心力衰竭指标等变化及不良反应。
1资料与方法
—2022年1月天津市海河医院心内科收入院的AHF患者,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龄32~86岁,平均年龄是(±)岁;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35例,Ⅳ级14例。入组标准:1)符合《2022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7];2)症状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稳定(6h内SBP≥101mmHg,6h内静脉利尿剂量无变化及无使用静脉血管扩张剂,24h未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后开始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3)排除低血压(收缩压<101mmHg)及血钾>、心源性休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主要包括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强心剂等药物。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初始剂量50mg,每日2次,每隔2~4周倍增1次,血压、肾功能允许下增加至目标剂量200mg,每日2次。连续治疗4~12周。。测量治疗前、后LVEDD及LVEF等。。空腹采血检测治疗前、后NT-proBNP,肌酐(CR),钾离子(K)等水平。。包括症状性低血压、高钾血症及肾功能恶化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α=,以P<。
2结果
,%的患者以50mg,每日2次的剂量开始服用,%的患者维持原起始剂量。%的患者在3个月后达到200mg,每日2次的目标剂量,见(表1)。-proBNP、肌酐、钾离子的变化治疗后,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血清肌酐、钾离子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见(表2)。、LVEDD的变化治疗后,患者LVEDD明显缩小,LVEF明显升高;对于LVEDD大于60mm的患者,LVEDD、LVEF同样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3、表4)。(SBP<101mmHg),发生于剂量增加时,经减量后缓解,未停药。2例患者出现血钾高于正常值高限,减量后血钾降至正常,未停药。
3讨论
研究表明一旦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心室和(或)心房重构,就会引起异常的神经体液调节,激发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心肌细胞凋亡或坏死,致使心力衰竭[8]。一些前期试验结果表明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改善HFrEF患者的心肌纤维化和细胞肥大,有很大的抗重构作用[9]。本研究结果显示
急性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疗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