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肾上腺CT诊断
编辑ppt
体位:仰卧位
常规平扫,必要作增强
扫描范围:T11-L1,双侧肾上极-肾门,当怀疑有异位嗜铬细胞瘤时,加大扫描范围,甚至全腹部扫描
层距与层厚:3-5mm,怀疑有醛固酮增多症时,层厚为2—3第七章 肾上腺CT诊断
编辑ppt
体位:仰卧位
常规平扫,必要作增强
扫描范围:T11-L1,双侧肾上极-肾门,当怀疑有异位嗜铬细胞瘤时,加大扫描范围,甚至全腹部扫描
层距与层厚:3-5mm,怀疑有醛固酮增多症时,层厚为2—3mm
重建:冠状面、失状面
胃肠造影及平静呼吸
第一节 CT扫描技术
编辑ppt
第二节 肾上腺CT解剖
编辑ppt
双肾上腺位置
肾上腺位于腹膜后肾脏上极内上方肾周间隙内
可分成内侧肢、外侧肢以及由内、外侧肢相交构成的体部
编辑ppt
编辑ppt
编辑ppt
编辑ppt
肾上腺形态
CT表现基本上可分成三型:三角形、倒V字形或“人”字形及线形。少数呈Y形、逗点形或蝌蚪形
右侧肾上腺以线条形最常见,三角形很少见
左侧以倒V字形或"人"字形最多见,其次是三角形
编辑ppt
编辑ppt
编辑ppt
肾上腺大小
肢体厚度5-7mm
体部较厚,但仍小于10mm,如大于10mm则肯定为异常
肾上腺的内、外侧肢厚度均匀,呈凹陷形,如向外隆出,则应考虑为异常
与同侧膈肌脚比较,比同侧膈肌脚细
编辑ppt
编辑ppt
编辑ppt
编辑ppt
第三节 肾上腺疾病CT诊断
编辑ppt
原发醛固酮增多征
Conn综合征
为一种可治愈性高血压
65~95%腺瘤
5~35%皮质(球状带)增生
极少为皮质癌
编辑ppt
腺瘤大多为单发,偶尔为多发性或双侧性,瘤体通常较小,直径多为1cm~2cm,包膜完整
皮质增生位于球状带可为小结节或大结节型
病理特点
编辑ppt
发病峰值年龄为20岁~40岁
女性多于男性
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肌无力和夜尿增多
实验室检查:血和尿中醛固酮增高、血钾低和肾素水平下降、立卧位血浆醛固酮量测定有助腺瘤与增生鉴别
临床特点
编辑ppt
Cushing综合征
依病因分为
垂体性
异位性
肾上腺性
编辑ppt
过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增生占70~85%
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皮质癌占15%~30%
病理特点
编辑ppt
Cushing综合征可见于男、女任何年龄,常见于中年女性
主要临床表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紫纹、痤疮、毛发多、高血压
实验室检查:血、尿皮质醇增高,血中ACTH升高或降低
临床特点
编辑ppt
肾上腺腺瘤CT表现
常单侧肾上腺孤立小肿块,偶双侧或单侧多发
类圆或椭圆形,与侧枝相连或位于两侧枝之间
密度均匀,由于富含脂质,常近于水样密度
肿块轻度强化,病侧肾上腺多显示
病侧肾上腺可受压、变形,但无萎缩性改变
编辑ppt
Cushing腺瘤
.单侧肾上腺类圆或椭圆形肿块,与肾上腺侧枝相连
大小多2cm~3cm,密度类似或低于肾实质,边界清
. .增强检查轻中度强化,同侧残部和对侧肾上腺变小
编辑ppt
编辑ppt
编辑ppt
编辑ppt
编辑ppt
肾上腺增生CT表现
双侧肾上腺常显示正常
少数则呈弥漫性增大
肾上腺边缘一个或多个小结节,可达16mm
编辑ppt
肾上腺增生
双肾上腺弥漫增大,侧枝厚度>10mm和/或面积>150mm2
小结节影,增大肾上腺密度和形态尚正常
无明显形态学改变
编辑ppt
编辑ppt
编辑ppt
肾上腺皮质癌
肾上腺肿块常超过7cm,类圆、分叶或不规则形
密度不均,内有坏死或陈旧出血所致的低密度区
增强检查,呈不规则强化,中心低密度区无强化
可有散在点状钙化
对侧肾上腺萎缩
编辑ppt
编辑ppt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编辑ppt
肾上腺髓质的肿瘤,分泌儿茶酚胺
肾上腺是主要发生部位,10%肿瘤位于肾上腺之外位于腹主动脉旁、后纵隔、颈总动脉旁或膀胱壁(副神经节瘤)
常较大,易坏死、囊变和出血,有完整包膜,恶性者包膜侵犯并可发生转移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其峰值期则为20岁~40岁
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和皮肤苍白等,24小时尿中香草基扁桃酸的测定明显高于正常值
病理与临床特点
编辑ppt
为一侧肾上腺较大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偶为双侧性
直径常为3~5cm,但也可较大,甚至达10cm以上
因内有陈旧性出血、坏死而密度不均匀
少数肿瘤的中心部或边缘区可见点状或弧线状钙化
肿瘤明显强化,而其内低密度区无强化
CT表
ct诊断学肾上腺c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