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多部门共同参与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有效的社会服务。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等有形回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减轻大学生在创业初始阶段的经济压力,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两年内从事个体经营,可享受在首次注册登记的三年内不收取管理类、登记类和证件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优惠政策。在税收方面对于在毕业年度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也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对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可以限额扣减。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各地政府也出台相应措施激发大学生创业活力。例如河南省对于大中专学生在创业孵化基地内产生的水电、房租等费用每年在10100元限额内给予补贴。此外,政府在小额贷款方面给予创业大学生一定的补贴和优惠,如不超过10万元贷款额度的财政贴息政策,上海等地为大学生创业设立专项资金,缓解了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压力。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2022年,我国首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自此各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各行各业之间深度融合,为大学生自主创业迎来了重要机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与时俱进,在更大程度上满足时代的需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是传统的一门课程,而是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全过程,高校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要求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融合。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且在专业课程中加入创新创业模块,通过案例教学或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下,校企合作成为了一种热门趋势,大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的平台上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为具有企业文化的高素质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到学校合作的企业进行实习,不仅学习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且在实习过程中提升了自我的职业素养。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我国覆盖面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顶级赛事。尽管各级高校都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学生仍缺乏实践的检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就提供了一个检验教育成果的机会。学生在比赛中寻找项目来源、创建团队、搜集资料、撰写高质量的企业策划书以及路演,通过亲身应用所学习到的创新创业技能去检验自身的优势、不足,有效地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创业之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3融资方式创新
高校毕业生传统的融资模式主要包括亲情融资、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这类筹资模式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如亲情融资增加了父母、亲友的经济负担并且筹集到的资金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而银行贷款成本较高、手续繁琐,门槛较高、贷款难度较大。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大学生创业的筹资方式打开了新的大门。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新模式主要有四种:众筹、P2P融资、第三方支付和电商融资。以众筹模式为例,创业者借助互联网在众筹平台填写资料,平台审核后便可面向公众融资,短时间内可以筹集到较大数额的资金。与传统的筹资模式相比,众筹模式审批程序简单、融资周期短、门槛低、融资对象广泛,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创业初期融资难的问题。在P2P融资模式下,资金供应方可获取到大量创业项目的相关信息,通过大数据运算进行综合判断是否进行投资,融资双方可根据平台上供需方的信息以及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高效的数据平台有效促进了融资完成并且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问题。
第 5
互联网+下大学生创业机遇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