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渗出性中耳炎治疗.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注药治疗1次,直至恢复通畅、积液消失为止。同时所有患者配合中医治疗,中药方剂:柴胡6g,苍耳子10g、白芷3g、辛夷3g、茯苓6g、泽泻5g、菖蒲5g、白术6g、生地6g、佩兰5g、石斛6g、杏仁6g、甘草3g。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3~4次服用,7d为1个疗程,服药2个疗程。

显效:耳堵、耳鸣症状消失,听力提高至正常;纯音测听检测骨气导差在10dB以内;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力图为A型曲线,~。镫骨肌反射引出。有效:耳堵、耳鸣症状减轻,听力有提高;纯音测听检测气导较治疗前提高10~15dB,但未达到正常,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力图为As型曲线,峰值较正常偏低。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各项检查无明显改善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率。










2结果

6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无效2例(%),有效23例(%),痊愈40例(%),%。

本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地塞米松引起2例头面部及背部皮疹,呋嘛液引起31例恶心、呕吐及轻微腹泻,皮疹并伴有胃肠道反应原因不明1例。除l例皮疹较重进行抗过敏治疗外,其他不良反应较轻,停药2d后自然好转。
3讨论
渗出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3]。引起渗出性中耳炎的病因较多,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炎症递质在渗出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长期以来认为咽鼓管器质性狭窄或阻塞是引起渗出性中耳炎的原因[4]。目前研究趋向认为渗出性中耳炎的原因主要是免疫功能失调所致。而咽鼓管功能障碍并非是引起渗出性中耳炎的必要条件,但对延长中耳积液的病理状态起重要作用。而中耳腔炎性渗出液的产生才是引起渗出性中耳炎的条件,两者相结合是发生顽固性中耳积液的真正必要条件[5]。










由于渗出性中耳炎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结论,故其治疗方法较多,渗出性中耳炎治疗方法有多种,如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外耳道皮下置管、咽鼓管置管等[6]。目的是清除中耳渗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功能[7]。但是只能达到鼓室引流、消除中耳负压的目的,如耳咽管不通或不能开放,中耳压力不能维持平衡仍会产生负压,再次出现鼓室积液,而且人为造成耳膜生理结构的破坏,导致耳膜产生斑痕、钙化,从而影响耳膜的振动及声波的传导,使听力下降。另外耳膜破坏后,增加了中耳腔感染机会,临床效果欠佳[8]。










渗出性中耳炎的治疗,单用西医的方法或单用中药,临床效果均不理想,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只有内服中药加以综合治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渗出性中耳炎属于中医学慢耳痹、耳闭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复杂[9]。主要是感受湿热之邪,邪毒循经淤滞耳脉,阻于窍络,气血瘀滞,湿浊停聚耳窍,以致本病发生。本组采用纤维鼻内窥镜直视下,将耳咽管导管置入耳咽管咽口内并固定,~,然后进行抽吸扩张注药治疗。中药方中柴胡疏理少阳经气,引药直达病所;苍耳子、白芷宣肺开窍,清热燥湿;茯苓、泽泻渗湿利水,石菖蒲、辛夷芳香开窍;白术健脾利湿、生地清热凉血,活血通经脉;杏仁宣肺理气、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柴胡、黄芩、苍耳子、白

渗出性中耳炎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aha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22-03-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