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教育——构建理论和行为之间的桥梁
反思札记(二那么)
青浦高级中学 丁学军
虽然以前有过一些学习和反思,可是行动教育研究中的过程似乎更让人产生“和众不同的”的感觉。
中小学老师——习惯于寻找标准答案。可是如今听报告听得多了在了,这种情况下,老师的个人知识就呈现出很大差距。(精品文档请下载)
课堂中的知识变化也影响到课堂的控制方式。原来老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知识的承受者,老师要使用权利维持课堂秩序。新课程的课堂上,不再是以传授教科书为主,课堂将以人际互动为主,不是一个人讲大家听。原来的权利控制已不适宜新的课堂,新的课堂是民主型的课堂,学生的自由度将很高,小组的活动将很多,甚至学生个人的交流也会很多。新课程中,老师不应该是一个固定在讲台上的滔滔不绝的
“传道者”,而应该在学生中流动起来;原来的课堂上,老师是课堂上的表演者,我们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的时候,使用的标准都是聚焦于老师的,这也助长了老师的个人表现。当老师成为表演者的时候,学生就成了听众、观众,学生长期处于变动的状态。我们的课堂上有一句出现频率最高的话就是“上课注意听”,一堂课老师要说好屡次,把本来是应该受到质疑的行为固定化、制度化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课堂是学生生长的地方,老师是促进学生生长的人,老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促进全体学生的开展。原来老师备课都是在课程的微观领域内进展的,将来老师备课那么应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当中去发现、探究,并学会学习,在参和当中去感受,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会真正发生变化。这样一来,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好学生都发生了变化。过去不称职的老师就是学科知识不完备,表达才能弱,板书不吸引人的老师;而如今,老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促进学生开展者,是资源提供者。这种情况下,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能处理人际活动的才能;过去听话、认真听讲的学生是好学生,将来不是。将来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中表现好的学生不仅仅是认真听课的学生,而是那些擅长提出问题,擅长发现问题的学生。他们对课堂的奉献最大,对促进师生互动的推动力最强,他们引发创造性的智慧和思想的才能最强。
(精品文档请下载)
如何加强教研组教研职能
教改归根结蒂要落实到学科的教学改革上。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基层组织,应该而且必须担负起学科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责任,因此建立好教研组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研组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就其职能而言,包括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两个方面。假设教研组仅仅停留在管理的程度上,就很难适应教改的需要,更不利于教学质量的进步。(精品文档请下载)
落实教研组的职能,就是要在搞好常规教学和常规管理的根底上,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研职能,研究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教改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学研究实体。(精品文档请下载)
要把教研活动引向深化,必须选择好学科教改专题。学科教改实验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老师的业务才能和教学经历有强弱、多少的差异,单兵作战很难胜任教改专题的实验。因此,一个教研组进展某项教改,就应发挥群体智慧,取长补短,互相配合,经常商讨,不断改进完善,这样也便于总结经历、推广普及。及时总结教改实验中的得失,做到边理论,边总结,再理论再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总结阶段可以是个人总结和整体总结,也可以是阶段性总结,既开掘深度,又要拓展广度,从理论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教改理论。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为把教研组建成教研实体,学校除严格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外,可以由主管教学的校长或教务主任牵头,成立一个类似教学研究会的机构,聘请各科教研组长和有教研才能的骨干老师为会员。对各教研活动进展指导和考评,对各种教改实验专题作理论讨论和可行性论证;通过听课、评课,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帮助教研组解决教改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和扶持教改积极分子,协同教研组总结和推广教改经历和成果。假设条件容许,还可以创办一个油印材料,为广阔老师提供讨论教改教法、交流经历体会的园地。办好教研刊物,对加强教研工作的导向,深化教改实验,进步老师业务程度,稳固教研成果无疑将大有好处。(精品文档请下载)
成长中的体验
普陀区教育学院教研员 张玉华
一种感受
老师节的晚上,电视台转播教育功臣的命名大会,我推辞应酬,坐在电视机前,不停更换频道,探
索顾泠沅先生的身影……(精品文档请下载)
培训的第一天,拜读顾先生的《永葆耕耘者的本色》,似是不经意间流露笔尖的娓娓述说。他说过,我们国家是世界上学生数最多的教育大国,我们应当有自己民族的教育理论,教育家。感受的不仅是先生的智慧,更是先生对教育事业、对祖国、对民族的挚爱之情。(精品文档请下载)
“课例”进展的过程中,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
课例研究反思札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