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推进乡村城镇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农民增收就业,传承乡村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各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2]。目前乡村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主要是田园生态文化,对于民俗文化的挖掘还不够,为了乡村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应积极建立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让民俗文化与田园生态文化相互依存、融合发展,这能更好地促进文化传承、本地特色宣传和旅游产业发展。都江堰市是一座“三遗之城”,是古蜀人活动的区域,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川西民俗文化。都江堰的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精神民俗上,具有丰富道文化资源,应多思索道家思想的传播和体验;物化民俗上,开发本地特色慢生活的住宅、饮食、手工业、农耕体验;礼仪节庆民俗上,都江堰每年要举行放水节祭祀李冰。这些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可以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助推力,提高都江堰乡村旅游的竞争力。
二、都江堰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一)缺少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的专项规划。都江堰市目前正在打造水润天府——都江堰水生态文化示范区规划建设,规划结构“两核一轴、四廊三区”,其中一核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三区”为古城文商旅特色服务区、川西林盘田园景观区、水润天府产业发展区[3]。可以见得,都江堰具有非常丰富的林盘资源,田园景观分布面积广,因此都江堰开发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然而现在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是个体私人运营的,开发能力有限,都江堰市缺少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的专项规划,个体经营者难以得到政府的指导和规范,这不利于都江堰乡村旅游的整体品牌形象打造。(二)乡村旅游同质化情况严重,开发模式单一。都江堰现在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的开发缺乏个性化、服务化,产品互相模仿,经营模式是只停留在满足“吃、住、逛”的原始旅游体验上,导致各个景点旅游项目同质化现象突出,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去同质化,增加吸引力,一定要深入挖掘特色资源,尤其是对一些历史故事、手工技艺等民俗文化资源挖掘,在传统的农家乐吃住形式以外,要开发更多丰富多样的、具有交互体验式的特色旅游服务项目。(三)宣传营销上缺乏旗帜鲜明的定位。虽然都江堰的名气早已蜚声国际,但是缺少婺源“中国最美乡村”这样的定位,导致乡村旅游的知晓率低。江西婺源坚持对外统一品牌,各个景区(点)都通过“中国最美乡村”一个品牌打天下,迅速的提升了婺源对外影响力。在一些主流媒体上,对都江堰市的报道大多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青城山景区的一些宣传,要突破这个局限性应该学习婺源的营销方式,利用知名国内外水利工程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打造“灌区田园综合体”,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带动现代乡村旅游经济的腾飞。(四)都江堰文创旅游产业发展滞后成功的创意产业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体验和感受,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人们前往欣赏与观摩的心理需求,即构成基本的旅游驱动力[4]。都江堰目前的文创产业开发非常匮乏,最多出现的就是大熊猫的一些衍生创意产品,熊猫的一些周边产品在成都范围内并不稀奇,在很多景区都有相关产品,文创产业的滞后让游客对旅
都江堰民俗文化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