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诗经》的根本常识,感受其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2。能说出两首诗表达的美妙情感,当堂背诵两首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学习
1。查阅《诗经》的相关资料,理解和之有关的文学常识。
《诗经》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诗经》的根本常识,感受其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2。能说出两首诗表达的美妙情感,当堂背诵两首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学习
1。查阅《诗经》的相关资料,理解和之有关的文学常识。
,对照注释理解大意,在有疑问之处作记号。
课堂学习
导入:(背景音乐《在水一方》)
爱情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的一大主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广为后人引用,“在水一方”被琼瑶作为书名,后又写成歌,而它们都出自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这熏陶了不计其数的文人的儒家经典。
一、《诗经》知多少
学生交流查阅的相关资料,整理成百字以内的简介.
学生发言,补充.
老师总结相关文学常识。(如:《五经》、“六义”)
二、四读《关雎》
一读:读通诗句
学生自由朗读一遍。
请一位学生朗读全诗,再由其他学生纠正字音、停顿上的错误。
齐读全诗。
二读:读懂诗意
对照注释再读诗句,在小组中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并进展讨论,小组推选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和不能解决的问题。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老师在其间做好启发、指导工作,纠正学生错误,肯定学生言之有理的个性化理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诗。
三读:体会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句,注意诗句的重音、节奏.
小组推荐的代表参加朗读比赛,学生评委评论是否读出感情,应该读出怎样的感情,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老师在其间作好必要的提点。
在古乐的配合中优胜者领读一段,其余的段落由全体学生齐读。
四读:品味诗韵
讨论:这首诗的魅力在哪里?可从内容、写作多方面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
背诵全诗。
三、自读《蒹葭》
按照四读《关雎》的方法(读通诗句—读懂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诗韵)自读《蒹葭》。
四、背诵两首诗
个别背诵、小组背诵、齐背相结合。
课后作业
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
1.在《关雎》《蒹葭》中任选一首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学评论.
2.用优美的语言改写《关雎》或《蒹葭》中任意一段。
附录资料:
《关雎》《蒹葭》比较赏析
《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明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梦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假设即假设离。第
《诗经》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