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教材和一支录音笔:课堂教学起步的家当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斯苗儿
近几年,随着我省一个个老师培训工程的展开,作为教研员,有时机参加了大大小小不少的培训班,面对老师们渴望成长的欲望,我经常会问两个问题,“,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把自己的课录下来,自己渐渐地听,不断地改进,一直听到自己满意为止。试想,假设一节课,自己都听不下去,怎么就可以让学生听下去?又怎么能得到同行的认可呢?
事实上,《走过10年》,“那时候,学校里只有一台摄像机,而且,有专人负责保管和拍摄,因此,不大方便。于是,只好用录音机了”。“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总是提着录音机走进课堂。就这样,上课时我和学生说的每一句话,都被录音机录得清清楚楚,一字不差。上完课,静静地听,于是就听出了一些问题:有自相矛盾的,有前言不搭后语的,有说了一长串还没把意思表达清楚的,有一个劲儿无端重复的,有为学生的错误叫好的,等等。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发现问题之后,我就逐个逐个地改,,甚至还有些亡羊补牢的味道,但还是有好处的。我想,我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亡羊补牢”中,渐渐长大成熟的”。可见,虞老师一开场当老师就有强烈的自我反思意识,促使了他的快速成长,年纪轻轻就成了特级老师,其中录音机就起过不小的作用。因为老师是吃“开口饭”的,凭借它可以帮助老师过讲解关.
看来,老师的自我反思要落到实处、触到痛处,自己课堂的录像是自我诊断的有力资源。作为老师,听别人的课,大多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甲长乙短。但是谈到自己的课,多数人就模糊其辞,顾左右而言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议论别人,自己是旁观者,优缺点一目了然;评论自己,,,假设好劣自己心里有数,有自知之明,也就罢了。假设对于自己的授课情况,向来是雾里看花、人云亦云,没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就很值得忧虑了。假设能把课进展录像,以局外人的身份看看自己的课,就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的缺乏,意识到其中的问题,寻求自我改进和自我进步的方法。
目前,要做到随时随地录像的条件还不具备,,再静下心来,带上耳机听听自己的课,会有怎样的效果呢?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2020年9月启动的“录音—-自品”式教研,就是让老师在直面现实、精雕细刻中成为敢于“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从现有的经历来看,运用录音笔监控自己的课堂,需要老师有公开自我的姿态和技能。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直面现实,把自己置身于事外。
录音笔能把你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录得清清楚楚,上课时语言的缺陷便会暴露无遗。自己回过来再听的时候,:“录音笔真是一个让你自信心受到强烈打击和摧残的小恶魔”。 所以,无论是听自己的课堂录音还是看录像都需要勇气。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先置身事外,当作是听别人的课,不忙于整理成文字,自己先反复听,反复考虑和琢磨。
其次,梳理问题,分清问题的层次。
不见得每次录音都要整理成文字,但必须认
一套教材和一支录音笔(斯苗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