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三维目的:
知识目的
1.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才能目的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进步文言文的朗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黄昏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老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盘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兴趣”,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兴趣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老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老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气氛。)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六、布置作业 : 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展描绘。和课文对照,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高耸入云,,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兴趣”作者直抒其怀,表达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
三峡-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