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
*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28页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
一、货币与货币需求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
回本章
至下节
*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28页
:
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图为L1与L2相加,表现为货币总需求曲线L。
Md/P = L1(Y)+L2(r) = kY-hr = L(Y,r)
*
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28页
图中表明:
(1)既然 L因
收入多少而增减,
那么L曲线也应随着
收入的变化而移动。
(2)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当利率降
低到某一低点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这时,没有人会愿意持有债券或其他资产,只愿意持有货币。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图中,当利率降至r0时,货币需求曲线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变得无限大。
*
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28页
Md/P=f(Yp, rm , rb , re, 1/P·dp/dt,ω, μ)
四、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里德曼,被称为货币主义的领袖。
式中,Md——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量,即名义货币需求量;
P——一般物价水平;
Md/P——个人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所能支配的实物量,即实际的货币需要量;
*
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28页
Yp——恒久收入(Pemanent Income),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一生中的平均实际收入,与货币需求正相关。弗里德曼认为,人的消费支出取决于恒久收入而非当前收入,由于恒久收入非常稳定,所以由此决定的消费支出就非常稳定,因而相应的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
——弗里德曼的恒久收入假说
Md/P=f(Yp, rm , rb , re, 1/P·dp/dt,ω, μ)
*
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28页
rm——预期的货币名义收益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rb——固定收益的债券收益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re——非固定收益债券(股票)的收益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1/P·dp/dt——预期的物价变动率(预期通胀率),代表实物资产的名义报酬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rm, rb, re, 1/P·dp/dt代表各种资产(存款、债券、股票及实物等)的预期收益率,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提高时,人们往往倾向于增加该资产的持有,从而引起货币需求下降,因而,各种资产的预期收入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在实际中,各种资产的预期收入率往往是此消彼长的,因此可供选择的资产种类越多,资产选择的收益率就越稳定,由此产生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也就越稳定。
Md/P=f(Yp, rm , rb , re, 1/P·dp/dt,ω, μ)
*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28页
ω——物质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弗里德曼把总财富划分为物质财富和人力财富两部分,物质财富包括存款、债券、股票、房产等,人力财富即人力资本,代表个人挣钱的能力。弗里德曼认为,由人力财富带来的收入是很不稳定的,比如在失业时期人力财富就无法带来收入。因此,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占的比重越大,为维持日常开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大。这表明, ω值越小,货币需求越大,所以, ω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μ——货币的效用以及影响此效用的因素。
弗里德曼的观点:货币需求是稳定的,不稳定的是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的不稳定导致了经济的大起大落;反对凯恩斯提出的货币需求不稳定的观点。
——弗里德曼《美国货币史》,1963年。
Md/P=f(Yp, rm , rb , re, 1/P·dp/dt,ω, μ)
*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28页
第三节 货币需求量的测算
一、权变法和规则法
二、中国的货币需求量确定方法
回本章
至下章
*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28页
货币需求从本质上分析是重要的,但富有实际意义的还是量的分析。符合经济发展的货币需要量既是货币供给的标的,又是货币政策调控的依据。
*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28页
一、权变法和规则法
1. 权变法
代表人物: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创立者凯恩斯。
理论依据:国民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主要来自实物部门的干扰。
主要措施:实行国家干预,在财政政策上,搞所谓“补偿性财政”;在货币政策上,主张采取“相机抉择”的办法。
结果: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各国相继出现滞胀,凯恩斯主义备受责难;加上新货币主义的崛起,使之遭受冷遇。
*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28页
代表人物: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
货币需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