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对组织的涵义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
(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
(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
(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为独立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
(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3、行为的概念:
狭义的行为概念:指人受其生理、心里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行为概念:把心里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4、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里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5、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所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6、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论述)
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是由组织行为学的实质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1)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3)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
(4)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变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6)研究组织行为学海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7、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多选)
(1)边缘性;(2)两重性;(3)应用性
8、心理学最先被应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是“人事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
9、文化的功能有以下五点(多选)
(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
(2)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
(3)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4)文化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
(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
10、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多选)
(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对未来的预见性。
11、心里测验法——采用标准化得心里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所谓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
所谓测验的效度是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
12、常用的问卷调查法有四种形式(多选)
(1)选择法; (2)是否法; (3)计分法; (4)等级排列法
13、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得对这些食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4、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15、社会知觉包括(多选)
(1)对他人的知觉,也就是对他的需要、动机、价值观、兴趣、能力、性格等的知觉;
(2)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3)对角色的知觉,是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
(4)对因果关系的知觉,这是指在有关的一系列社会知觉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原因和结果的判断。
16、首因效应的概念——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
17、态度的概念——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8、态度由三种因素构成(多选):(1)认知,;(2)情感;(3)意向
19、态度的特征(多选):(1)社会性;(2)针对性;(3)协调性;(4)稳定性;(5)两极性;(6)间接性。
20、工作参与度的概念——工作参与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
SN组织行为学(2010 -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