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成本管理)企业成本分析与控制.pdf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成本管理)企业成本分析
、成本管理控制目标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
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
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成本管理
控制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
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
效控制,成本才会显着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此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产品的不断创新,
特别是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品种
和质量,更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减料、冒牌顶替或粗制滥造等歪
门邪道来降低成本;否则,其结果不但坑害了消费者,最终也会使企业丧失信誉,甚
至破产倒闭。
如甲乙两个服装公司生产同一规格的裙装,所用面料、人工都一样。甲公司
生产 100 件成本总额为 2000 元,单位成本为 20 元,乙公司生产 100 件成本总额为
3000 元,比较而言,甲公司生产成本低于乙公司,但乙公司多花费的成本是因为
请服装师设计了一种流行款式,并改进包装。结果,甲公司产品售价每件 30 元,而
乙公司生产产品售价为每件 50 元,由此我们看出甲、乙公司成本支出带来的收益
不同,乙公司明显高于甲公司,这种差异就是成本效能差异。
产品单位成本越低越好,要不断扩大产量,通过单位产品固定成本的降低来
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成本效能理论认为成本效能习性也是成本的一种状态,它通
过对企业的成本剖析,将成本划分为基本成本和效能成本。基础成本是企业为生
产一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通常的。原有的情况下耗费的成本,如上例中甲公司
的单位成本 20 元即为基础成本;效能成本指企业在原来的基础上为改进产品质
量,增加或调整产品功能、改进产品设计、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功能、扩大
产品知名度所花费的成本,如上例中乙公司改进款式、包装所花费的成本。效能
成本虽然使单位产品成本在基础成本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它却能通过增加少量
成本支出形成更大的价值,如乙公司单位产品仅比甲公司多支出 10 元效能成本,
但却可以形成 20 元的增值价值,从而使乙公司单位产品盈利达到 20 元,而甲公司
仅为 10 元。(一)成本动因不只限于产品数量。
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就必须先了解成本为何发生,它与哪些因素有关,有
何关系对于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其成本动因是产品的产量,按产
量进行这部分的分配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制造费用就不一样了。传统成本管理
对制造费用是先归集,再按一定标准(通常是生产工时),将之分配到各种产品
中。这里面就隐含着一个假设:即制造费用的发生也是与产品的产量(工时)为
直接相关的,并且是呈正比例比例。这种观念是适用于大工业时期的生产特点的。
在这个时期,产品品种单一,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是花费在产品的制造上面,而
更为集中地体现为产品的直接成本即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上。制造成本尤其是
直接制造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很大,而这一部分成本的发生与产品的产量是
密不可分的,因此当然选择产品数量作为成本动因,但当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的
时候,这个缺陷就变得突出了。很明显,诸如生产准备、材料搬运等费用的发生
与投产次数非产品的产量(工时)直接相关,因而虽然小批量生产、工艺复杂的
产品单位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和单位直接机器工时相差无几,而前者的单位制造费
用则比后者大得多。很明显,现代企业产品中的科技含量的增加,使得产品的制
造成本并非与产品生产数量直接相关,或者说至少不是只与产品数量直接相关。
如果还按照传统方法计算产品成本,会高估低科技含量产品成本,而低估高科技
含量产品成本。成本计算的错误导致企业生产决策的错误,这对于企业来说,是
足以致命的。那幺,要准确控制产品的成本,就应该从成本的多重动因入手。产
品成本的发生,有些与产品数量(生产工时)相关,有的与非产品数量相关,那
幺,我们就必须按与成本发生相关的其它因素去追溯计算成本。既然产品数量不

(成本管理)企业成本分析与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抱琴
  • 文件大小380 KB
  • 时间202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