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知识手册>>
应急常识篇
一、 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二、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护头部。如果有条件,还应该拿软性物品护住头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专家提醒→
◆震时要沉着冷静,及时反应。
◆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抱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等地方躲避。
◆在地震第一时间关闭火源、电源、气源,处理好危险物品后,再行避险。
◆已经脱险的人员,震后不要急于回屋,以防余震。
(2)户外
应急要点→
★就地选择开阔地带避险,蹲或趴下,以免摔倒。
★驾车行驶时,尽快降低车速,选择空旷处停车。
★避开高架桥、高烟囱、水塔等建筑物。
★避开玻璃幕墙、高门脸、女儿墙、广告牌、变压器等危险物。
★在野外,避开河岸、陡崖、山脚,以防坍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
专家提醒→
◆户外情况复杂,震时注意观察,选择恰当的方法避险,避免意外伤亡。
2、震后自救
应急要点→
★被压埋后,如果能行动,应逐步清除压物,尽量挣脱出来。
★要尽力保证一定的呼吸空间,如有可能,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尽量节省力气,不要长时间呼喊,可用敲击的方法呼救。
★尽量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专家提醒→
◆被压埋后,要坚定自救的勇气和信心,精神不能崩溃。
3、震后互救
应急要点→
★根据房屋居住情况,以及家庭、邻里人员提供的信息判断,采取看、喊、听等方法寻找被埋压者。
★采用锹、镐、撬杠等工具,结合手扒方法挖掘被埋压者。
★在挖掘过程中,应首先找到被埋压者的头部,清理口腔、呼吸道异物,并依次按胸、腹、腰、腿的顺序将被埋压者挖出来。
★如被埋压者伤势严重,施救者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使被埋压者全身暴露出来,查明伤情,采取包扎固定或其他急救措施。
★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持通风,递送食品,等时机再进行营救。
★对挖掘出的伤员进行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镇痛等急救措施后,迅速送往医院。
专家提醒→
◆不要轻易站在倒塌物上。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埋压阻挡物,应保护支撑物,清除埋压阻挡物,才能保护被埋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
◆根据伤员的伤情采取正确的搬运方法。怀疑伤员有脊柱骨折的,要用硬板担架搬运,严禁人架方式,以免造成更大伤害。
二、 高温天气
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就是高温天气,达到37℃时称酷暑或“热浪”。连续高温热浪,会使人们生理、心理不适应,甚至引发疾病或死亡。
应急要点→
★保证睡眠,多喝白开水、盐开水、绿豆汤等防暑饮品,饮食以清淡为宜。
★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避免被阳光灼伤皮
★如有人中暑,应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给病人服用防暑药品。如果病情严重,应立即送医院进行诊治。
专家提醒→
◆夏天要常备仁丹、十滴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
◆大汗淋漓时,切忌猛饮冰水、冰冻饮料以及用冷水冲澡。
◆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长时间处在空调环境中,要适当开窗通风或到户外活动。
◆老人、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要减少户外活动,一旦感到身体不适或者有发病迹象,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三、 寒潮
凡一次冷空气侵入后,该地区24 小时最低气温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陆上平均风力达5-7 级,称为寒潮。寒潮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应急要点→
★注意保暖,防止疾病乘虚而入。
★加固门窗、围板等易被大风吹动的设施。
★采取保护农作物、畜禽等措施。
★海上船只提前返港避风。
专家提醒→
◆密切关注寒潮预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
◆寒潮天气易引发风暴潮,海上及港口作业人员要特别注意
四、 大风
米/秒(风力8 级)时,称为大风。大风会刮坏广告牌、大树和房屋,影响高空作业,易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
应急要点→
★立即停止高空、水上等户外作业。
★立即停止露天集体活动,疏散人群。
★行人及车辆不要在高大的建筑物、广告牌下方停留。
★及时加固门窗、围挡、棚架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车辆减速行驶,注意交通安全。
专家提醒→
◆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风准备。
◆注意消除火灾隐患,避免火借风势,造成重大损失。
五、 沙尘暴
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的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 米的天气。
应急要点→
★及时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胶条对门窗进行密封。
《应急知识手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