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d...
. ...wd以判定砌筑砂浆和砌体实体强度的检测。
3根本规定
砌体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块材、水泥、钢筋、外加剂等尚应有材料的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材料。
砌筑根底前,应校核放线尺寸,。
放线尺寸的允许偏差
长度L、宽度B〔m〕
允许偏差〔mn〕
长度L、宽度B〔m〕
允许偏差〔mn〕
L〔或B〕≤30
±5
60<L〔或B〕≤90
±5
30<L〔或B〕≤60
±10
L〔或B〕>90
±20
说明: 根底砌筑放线是确定建筑平面的根底工作,砌筑根底前校核放线尺寸、控制放线精度,在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
:
1 基底标高不同时,应从低处砌起,并应由高处向低处搭砌。当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根底扩大局部的高度。
2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按规定留槎、接槎。
说明: 根底上下台的合理搭接,对保证根底砌体的整体性重要。从受力角度考虑,根底扩大局部的高度与荷载、地耐力等有关。故本条规定,对有上下台的根底,应从低处砌起,在设计无要求时,也对上下台的搭接长度做了规定。
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同时砌筑可以保证墙体的整体性,从而大大提高砌体构造的抗震性能。从震害调查看到,不少多层砖混构造建筑,由于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接槎不良而导致外墙甩出和砌体倒塌。因此,必须重视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砌筑。当不能同时砌筑时,应按本标准规定留槎并做好接槎处理。
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度不应超过1m。
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区建筑物的临时施工洞口位置,应会同设计单位确定。
. ...wd...
. ...wd...
. ...wd...
临时施工洞口应做好补砌。
说明: 在墙上留置临时洞口,限于施工条件,有时确实难免,但洞口位置不当或洞口过大,虽经补砌,也必须削弱墙体的整体性。为此,本条对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作了具体的规定。
不得在以下墙体或部位设置脚手眼:
1 120mm厚墙、料石清水墙和独立柱;
2 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 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4 砌体门窗洞口两侧200mm〔石砌体为300mm〕和转角处450mm〔石砌体为600mm〕范围内;
5 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6 设计不允许设置脚手眼的部位。
说明: 经补砌的脚手眼,对砌体的整体性或多或少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一些受力不太有利的砌体局部留置脚手眼做了相应规定。
施工脚手眼补砌时,灰缝应填满砂浆,不得用于砖填塞。
说明:,不仅涉及到砌体构造的整体性,而且还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故施工时应予注意。
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沟槽应于砌筑时正确留出或预埋,未经设计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
说明: 建筑工程施工中,常存在各工种之间配合不好的问题。例如水电安装中应在砌体上开的洞口、埋设的管道等往往在砌好的砌体上打凿,对砌体的破坏较大。因此本条在洞口、管道、沟槽设置上做了相应的规定。
尚未施工楼板或屋面的墙或柱,当可能遇到大风时,。如超过表中限值时,必须采用临时支撑等有效措施。
墙和柱的允许自由高度〔m〕
墙〔柱〕
厚
〔mm〕
砌体密度>1600〔kg/m3〕
砌体密度1300~1600〔kg/m3〕
风载〔kN/m2〕
风载〔kN/m2〕
〔约7级风〕
〔约8级风〕
〔约9级风〕
〔约7级风〕
〔约8级风〕
〔约9级风〕
190
—
—
—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