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河图洛书到八卦的演变.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河图洛书到八卦的演变(1)
河图、洛书与八卦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是远古先民对天地关系的总的认识。后代人对河图与洛书的出现,总是归结于神话。其实,那是远古先民的“文字”。远古时代,先民们首先发明了用黑白圆点“· o”来表达思想的文字,其后不知过了多少年代,又用长线“—”和短线“- -”来取代了圆点,这就是为什么八卦用长短线来表示了。远古先民对天地之间总的关系的认识,就应反映在“河图”、“洛书”和其后的八卦图案中,只是那种用圆点及以后的长短线来表达思想的文字,历经很久以后被象形文字所取代,后代无人懂得那两种文字的含义,因此,后人不知那是古代先民们历经许多年代的智慧的结晶,而将它们的出现归之于“河出图、洛出书”了。至于图、书到八卦,因没能谈及其演变过程,至今人们仍感到图书与八卦之间缺少了联系,缺少了某些环节。更有人推测这个演变过程,在《周易》之前的《连山》和《归藏》二书可能已有说明,只是两书已失,后人无从得知。其实,这个演变过程就在天地生成关系中,只是后人不易理解而已。只要细加揣摩,这个演变过程是不难发现的。
关于天地生成关系的提法,目前已知最早见于《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这其实是后代人对河图的文字说明。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鬼神”,指的是阴气和阳气。而后演绎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个天地生成关系,也就是夏商时代的人们从河图推出八卦的文字说明。历代的中国神秘文化的研究者,之所以对八卦的出现迷惑不解,其原因就是没有注意到河图、洛书是八卦的缘起,八卦是河图洛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因而也就没能从这个天地生成关系中认识到八卦是远古先民在象形文字产生之前对图、书的说明。
一、    河图
河图图示:
        图1   河图
先民们创造了这个河图,它表示了什么意思呢?
河图之义:天地之先,本无阴阳之性,无奇偶之数,无五行之质,无东西南北中之方位,无天地河山星月之形,无年月日时分秒之时,只有一团混沌之“气”。周朝末年的老子在《道德经》中对这时的原始时空及以后的宇宙演化过程作了生动的描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学家称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卦"。这一团混混沌沌之“气”,老子称之为“道”、“元始”,乔达摩称之为“佛性”(自性、真如),易学家称之为“无极”。忽而有动,于是生成“一”,此时仍无性、数、时、空,只是先天一团元始之气而已。这团元气,遵循已动之势,继续运动,于是,“一”动而生成“二”,“二”是“一”之对立面(参看河图图示)。为了表示其对立的两个方面,于是先民们把“一”之性定为阳,把“二”之性定为“阴”;以“一”之质定为水,“二”之质为定为火;以“一”之数定为奇,以“二”之数定为偶。其位,“二”在“一”之对立面。于是阴阳互搏,水火相争,抟而生“三”:“三”是“一”和“二”所生,不和“一”相对立,也不和“二”相对立;其质,中和水火二性,于是命名以“木”,位在“一”和“二”之侧;其数为奇,其性为阳。于是再生,生而为“四”:“四”之性、质、位,均为“三”之对立面,其数为偶,其性为阴,其质命名为金,

河图洛书到八卦的演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10-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