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控制财务风险论文
一、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当前我国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本文将主要从常见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受到传统意识影响事业单位长期以来都可以享受到政府的财政拨款,而且一个组成部分,在实际运作中,内审机制对
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起到较大的制约及监督作用。从我国当前普遍存在的情况分析,绝大部分事业单位的
内审机构都缺乏独立性,形同虚设,部分单位的内审部门甚至和财务部门分在同一机构中。因人员限
制,内审机构与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经常相互交叉,导致相大家对内审工作的理解与认识没有达到相应高
度和重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与质量,使内审部门存在的意义大打折扣。从另外角度分析,审计工作自
身存在比较明显的缺点,很难达到社会审计或政府审计工作所具备的独立自主性,所以自收自支事业单
位的审计工作存在意义与风险防控效果都会有所下降。
二、当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主要表现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大部分单位都将对外投资当成探索市场的方式,想要
通过这一方式尽快的完成转型。笔者所在单位建立伊始定位为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因单位性
质即不同与一般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现实中与政府和企业间的合作大量存在,流动资金大部分来源于科
研经费,因管理上的原因,比如专款专用,禁止挪用等,所以单位都在积极的想通过合理投资来 p 宽可
自于自行支配的收入来源,投资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想进行对外投资,要有资金支持,从而面临资金压
力。如没有一套明确的投资模式,投资程序存在许多问题,在进行投资之前没有进行相应的可行性分
析,没有对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以及项目在动态投资方面的回收期进行估算,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
收益率也得不到保障,财务风险也随之而来。
三、提升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控制措施
针对上文中提到原因及表现,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下述四个方式对其进行改进。
(一)融合财务指标和部门目标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全员参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也不例外,全员参与可以
从根本上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在任何一个管理规范单位中,每个部门都有针对性较强的部门目标,并将这一目标分解到每个人员身上。想要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提升工
作质量,就需要在制定目标的同时,结合部门特点,加入一些财务指标,从而达到财务与管理指标相互
融合。财务管理与日常考核相结合,也会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收自支事业单
位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经营上也遇到困难。以笔者了解的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在 2010 年时的实际工
作经验为例,该单位及时提出了上述对策,每个部门在制定目标时,都加入了财务管理目标,保证每个
小目标当中都存在一定的财务指标,财务部门作为特殊部门,也配备相应指标,如资金利用效率指标
等,从上到下,形成一整套科学性较强并且上下贯通的目标体系。经实际工作证明,每个部门在日后工
作中都有极强的方向感,配合日常考核,该单位最终的营业收入以及整体利润率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二)将预算编制和经营管理有效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控制财务风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