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乙脑疾控中心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1页
主要内容
一、乙脑的概念
二、病原体
三、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
四、乙脑的诊断及治疗
五、乙脑疫情概况
六、乙脑的防控措施
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1页
概念:流行性乙50~500)×106/L,早期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1页
(三)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符合下述任一项的病例:
1、1个月内未接种过乙脑疫苗者,血或脑脊液中抗乙脑病毒IgM抗体阳性。
2、恢复期血清中抗乙脑病毒IgG抗体或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者,或急性期抗乙脑病毒IgM / IgG抗体阴性,恢复期阳性者。
3、在组织、血液或其它体液中通过直接免疫荧光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到乙脑病毒抗原或特异性核酸。
4、脑脊液、脑组织及血清中分离出乙脑病毒。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1页
(四)排除病例
脑脊液呈非病毒性脑炎表现、或血清学实验阴性、或能够证实为其它疾病的疑似病例应排除乙脑诊断。
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41页
乙脑的治疗
一般治疗:隔离病人
护理
饮食与营养
对症治疗: 重点把好三关
高热
惊厥
呼吸衰竭: 脱水剂、激素、吸氧、气管 插管或气管切开、
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
抗病毒治疗和免疫治疗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治疗:帮助脑细胞恢复的药物
中医中药
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41页
乙脑的预后
临床类型及病情轻重:极重型病死率较高,存活者易发生后遗症。
发病的时间:一般流行早期重症较多,病死率较高,流行晚期重症较少,病死率较低。
年龄:婴幼儿病死率较高,存活者易发生后遗症。
治疗早晚:早期治疗病死率低。
并发症有无:有严重并发症的乙脑患儿病情较严重,预后更差。
后遗症:
: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失语、言语迟钝、肢体扭转、挛缩畸形、瘫痪,吞咽困难、视神经萎缩、听神经损害(耳聋)、癫痫。
:记忆力及理解力减退、性格改变、精神状态异常、痴呆。
:多汗、流涎、中枢性发热、高血压、营养障碍等。
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1页
金沙县:2012年全县共报告乙脑病例3例,死亡0例。2013年我县同期相比共报告乙脑病例7例,死亡0例,发病县(区)%,% 。病例分布于五龙街道、鼓场街道、西洛街道、禹谟镇、安底镇、石场乡及木孔乡等。
发病时间:去年7月份2例、8月份4例、9月份1例。
人群分布:2岁1例、4岁3例、7岁1例及8岁2例;散居儿童3例、幼托儿童1例、学生3例;其中,男生3例,女生4例。
五、乙脑疫情概况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1页
乙脑疫情概况
免疫史:7例病例,有接种史5例,不详1例,无接种史1例。其中,5例接种史患儿已规范完成乙脑疫苗2针次预防接种,1例接种过第一针乙脑疫苗。
说明:乙脑疫苗为无效接种。
问题:1、疫苗本身的问题?疫苗已经国家药监局批检,不可置疑。
2、疫苗运输冷藏问题?至少省、市、县、乡等级疾控机构疫苗管理基本规范及冷藏设施完善。村级是接种后剩余疫苗立即返回乡保存。
3、接种技术: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用75%的酒精消毒,待酒精干后(或用干棉签擦干消毒酒精后)方可进行皮下注射,,接种完成后严谨用酒精按压注射部位。可能由于2012年来村级防保人员更换,培训不到位,而出现接种有效率降低。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1页
流调体会
病例大多数在农村及城郊结合部,
居住环境较差,尤其是外来务工的流动人口(居住环境狭小、拥挤、乱、差)
文化水平低,健康意识差
未采取防蚊灭蚊措施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存在难点与薄弱环节。
同时,各级传防人员应自我反省存在的问题:
(1)学校及托幼机构预防接种证查验不到位
(2)对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不到位
(3)对大众的健康教育工作未做到位
(4)接种技术问题,造成无效接种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41页
六、乙脑的防控措施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41页
乙脑疾控中心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