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学概论大纲历史文献学概论一、指导思想、教学目的及要求历史文献学教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科学地、系统地阐述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规律。通过教学, 要使学生在掌握中国历史文献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 了解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基本框架、整体结构体系和历史文献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并能初步展开有关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辅助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查阅和使用历史文献、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论文、考察报告等方面得到训练, 并初步掌握历史文献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手段。二、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的安排历史文献学课程为学期课, 总课时为 40 课时。其中课堂教学每周 2 课时, 20 周,共计 40 课时。期末复习考试占 2周。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启发式、讨论式, 努力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了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安排课堂讨论和布置书面作业, 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参观和社会考察; 并通过课外辅导和答疑, 指导学生学习, 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反馈教学效果。自学、作业、讨论及课堂提问等教学环节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30 %,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 70%。********************************************** 第一讲方法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历史文献学正名,以及对历史文献学研究范畴的讲解,使学生了解历史文献学的重要地位, 对如何展开历史文献学研究有一初步印象。从学生接触历史文献学之初, 就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引路。二大纲细目 20 世纪历史文献学发展大势一,历史文献: 双层特殊产品(1) 历史文献本身发展丰富了文献的内容。(2) 历史文献本身发展影响了历史文献学本身研究内容。如雕版印刷盛行影响了历史文献学, 使其繁盛。如今学界现象: 文献研究与书的研究分割——应结合。二, 为历史文献学正名关于历史文献学,有辅助学科之说。孔子“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论语》言卫国国君欲叫孔子主政, 孔子却要正名。子路认为对一个小国,没有必要。孔子认为子路粗俗“野哉,由也”。故我们也要为历史文献学正名。三, 如何开展研究(一) 历史文献学史研究的内容(1) 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产生、研究和整理概况(2) 总结历史文献学家的经验、成果(3) 基本联系、规律,为当代历史文献学提供借鉴(4) 在此基础上认识到此与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管子》言“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研究书的价值必然与经济相联系,故我们应开拓视野。历史文献学史与经学史、语言、政治等紧密联系应加强与社会史、文化史、学术史等的联系研究特点,断限问题:对典籍的整理研究,可一直延伸至今古典文献终结于 1919 年,但其研究可至今特点: a. 研究历史文献学的整理与研究;对象: 中有关 c. 与学术风气密切相关 e. 研究范围广泛 f. 通贯古今,系统性,借鉴性四,如何开创新局面《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泉眼来”(一)什么叫创新 1. 原始创新性: 提出前人没有的理论; 累积的创造性: 补充前人的观点 2.“凡论文必须有新发现、新解释方对人有用”(陈垣《史学论文集》 p628 ) 3. 新理论体系、新学科体系,多种解释(陈垣《校勘学释例》把前此校勘学上升到了新的理论解释) 随社会价值的变化, 解释亦不同。 4. 自己的特色。陈垣的考据+白寿彝的理论(二)如何发挥 1. 对传统历史文献学史作深入开掘. 如出版史, 目录学史, 断代文献学史 2. 集中力量探讨跨学科研究. 如社会史+文化史→研究藏书史五,课堂讨论现今治史风尚?( ①经世致用②考据③社会学) 预习作业: 1. 文献载体材料的演变( 具体过程从简), 如何研究( 研究材料发展过程等)? 2. 图书的生产应研究哪些方面? 谨严的图书分类有明学与存书两大功用。宋代郑樵:“学之不专, 为书之不明; 书之不明者, 为类例之不分。有专门之书, 则有专门之学; 则有世守之书。人守其学, 学守其书, 书守其类。人有存没而学不息,世有变故而书不亡。”六、参考文献白寿彝《史学概论》,西宁:宁夏人民 1983 年版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西安:陕西人民 1985 年版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1 年版********************************************** 第二讲序言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历史、历史文献学史及相关概念的讲述, 使学生了解历
历史文献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