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随着城市扩大、外来人员涌入,城市人口急剧膨胀,随之产生的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也逐渐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一个“大问题”。于是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最佳途径——垃圾分类回收。础设施差。④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善。当前,我国把垃圾
处理的重点放在减量上,对垃圾资源化不够重视,无相应的资源回收法。⑤资源化意识淡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随之改变,资源的回收观念淡薄,回收难度大。
纵观世界各国在垃圾回收上的作法。在美国,垃圾回收作为一种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以美国3个城市巴尔的摩、华盛顿和里奇蒙为例,过去回收垃圾每处理1吨需要花40美元,分类处理以后,这些回收的垃圾在1995年就创造了5100个就业机会。在美国这3个城市只是很小的一个地区,其垃圾回收不仅节约了处理垃圾的费用,而且创造了5亿美元的财富。美国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美国居民对政府的垃圾分类工作也表示了极大的支持。这不仅表现在他们每个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耳熟能详;而且,在这里为垃圾分类处理出钱,就像为能饮用到洁净的自来水付费一样天经地义。垃圾分类不仅是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的时尚,也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趋势。在巴西,许多社区都实行的垃圾分类,某位市长甚至疯狂地将市政大厅正门口的分类垃圾箱作为了该市的荣耀。而附近的二十多个海滩,分类垃圾箱更像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瑞典家庭上超市会习惯带着空的饮料瓶和易拉罐,这种回收是有钱折回的。废品回收也很简便,不懂语言都没有关系,各类瓶子的标示很直观。瓶子放进机器,全部放完,按钮,就会有收条出来,然后拿着这收条在超市购物或者直接兑换成现金。
不管穷国还是富国,垃圾分类都在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而在这方面曾经世界领先的中国,这好传统却几乎已经丢失了。垃圾分类对于一向勤俭持家的中忆深刻:在五六十年代,当他们象我们今天一样年轻时,他们总是把牙膏皮攒起来回收,橘子皮用来制药,生物垃圾用来做堆肥,废布头,墨水瓶等等都能得到再利用。分类后的垃圾,既避免了公害,又为工农业提供了原料。而我们这一代,除了偶而能从祖辈们的唠叨中听到这种事,而且只是会觉得好笑并感慨那个年代生活的艰辛外,无意识间那一点“环保”意识却悄悄远离我们了。别人向我们学会了捡,我们却从人家那里学会了扔。我们的生活好了起来,我们便不再吝啬卖破烂换回的那几毛钱了,宁可把它们当垃圾扔掉。勤俭节约,废物利用,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似乎也已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
针对中国目前难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情况,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良好习惯,从小抓起。
养成良好习惯,非一日之功,要从小抓起。家长和学校要从小对孩子进行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从小告诉孩子,纸张要双面使用,用过的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用过的喷雾罐要扎一个孔以防出现爆炸……。从小受此教育的孩子,长大后就会习惯成自然。
,降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成本。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瓶颈问题就是成本高,降低成本,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才能推广开。建立垃圾回收连锁店。像我们祖辈们描述的那样:在他们小的时候,居家附近都有废品回收站,收废纸、报纸以及瓶瓶罐罐等等,很方便。只要积到一定的量就随时可以送过去卖点钱。但我们现在生活的周围却没有了这样的便利点,只有一些外来人员在马路或小区里游荡进行收废,而且有的东西收,有的东西不收,很不方便。所以,以我之见可以设想建立收废连锁店,每个社区、每个街道都设立一个到两个回收店,天天开门常态化经营收废。对于这样的连锁店,国家要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因为这有利于发展我们的环保事业。
,政府要加强宣传,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政府除了要大力宣传城市垃圾分类的意义外,更重要的是把工作做得细化一点。比如,尽管政府大力宣传了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可目前城市的相当多的居民,由于绝大部分并非专业人士,并不清楚如何分类垃圾,即使有心为城市环境做贡献,但却很难配合政府的工作,因此,这方面我建议可以通过媒体做公益性的广告,在报纸上可以是一个固定的栏目,介绍如何丢垃圾、如何分类。在电视上可以是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以吸引人的眼球,而且可以经常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宣传怎样丢垃圾。只有不断的利用广告去“轰炸”,垃圾分类的观念才能印入每个人的脑海中。
。仿照日韩的做法,对不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进行罚款,可以有效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