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推荐:
转自《内蒙古教育》2021—12期
中文不等于白话文
中国教科院 戴汝潜(研究员)
中国语文教育的解决,既需要从现代社会生活的现实出发、也需要从汉语、汉字、中文自身规律的现实出发。
所谓“从现代社会生活的现实出发”好文推荐:
转自《内蒙古教育》2021—12期
中文不等于白话文
中国教科院 戴汝潜(研究员)
中国语文教育的解决,既需要从现代社会生活的现实出发、也需要从汉语、汉字、中文自身规律的现实出发。
所谓“从现代社会生活的现实出发”,是语文教育问题的主导性内容,而“从汉语、汉字、中文自身规律的现实出发”“主导”是需要所谓“白话(普通话)”和“白话文”的普及和进步,非如此缺乏以满足现实社会生活环境中,人的成长、,当我们回忆百年探究的历程,就会发现直接通过“白话”和“白话文”的学习,到达“白话”和“白话文”的普及和进步的目的总是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显然不在“主导”方向的价值取向的错误,而是“根底"方面的认识上存在问题。因为,我们围绕着“白话"和“白话文”的学习问题的方方面面,诸如:课程标准的制订、教材的改进、教法的探究研究、老师素质的进步、教学艺术的研究、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制度的改革、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的探究、语文教育情景的调整、、、、、、然而,问题仍然成堆、成效仍然不甚了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可见,就阅读而言,是文字“形码”提供的书面语的“视觉分析”问题。这实是一个如何认识中国语文的书面语学习、即中文学习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焦点是如何认识中文自身规律的问题。而中文自身规律问题涉及两个根本的认识——(精品文档请下载)
其一,中文不只是白话文(空间的、现实的范畴);
其二,中文是沿革而来的(时间的、历史的范畴).
这是任何人不可回避、不可不搞清楚的问题.
一、中文的脊梁
假设中文就是单指“白话文”而言,那么,我们只要把普通话学好,可以用字把想说的普通话写出来、实现交流就可以了。“用文字记录语言”,白话文就完成了。然而,我们理论了几十年,目的总是达不到、行不通!因为白话文不等于中文,白话文越是白话便越是远离中文的本色、越是令人乏味,以致于令人厌学、弃学——因为,在众多学习者看来会说、能写白话还有什么需要学习?又有什么可学?再说,又有几个作家是大学中文专业培养出来的?所以,认识字、会写白话足矣。——语文教育自然也就被贬低到无所作为的地步。问题是他们既不理解作家的功底、功力,也不理解成名的生活经历的由来。其实,作家们的功底和功力源自于汉字和中文根底的丰厚,,这其中反映出来的仍然是“中文是什么"和中文沿革的本质.(精品文档请下载)
在前面一章里我们提到过,白话文只是现代书面语开展的产物,而且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甚至是学习中文的初级入门的部分。由于作为中文载体的汉字所具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多角度、多层面的义项的缘故,因此,中文表达汉语的书面语在更多的情况下,并不是记录“白话”本身,:官方文件、研究报告、论证文稿、法律文书、历史纪实、科学论文、中外译作、诗词散文、新闻电讯、汉字书法等等,都不是“记录白话"可以胜任得了的。同一结合国文件中,中文的篇幅之所以较之拼音文字为短,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在本
戴汝潜:中文不等于白话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