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页
三、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是单一的角色,而是多重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说明了我们教师要找准自己的角色。教师要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我认为: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是为了能生存于社会,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我们教师确实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把更多的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学生有了自由、快乐的学等对话的机会,
这样能够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表现自我。
扩展阅读: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紧张而充实的七天
-------------赴上海培训总结
建阳市西门小学陈声有
8月3日9日,我有幸成为建阳市第二批培研员培养对象赴上海培训。我们聆听了多位专家的教诲,还亲临了华东师大、育才中学参观考察。我最大的感受是上海地区不愧为全国教育改革的前沿,在经济及教育发展上思想观念之新、之高;思路之前、之清;措施之硬、之全;工作之实、之真;发展之快、之大。等方面都在我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我获益良多,体会颇深。
一、聆听精彩讲座
培训学习已结束一个多星期了,但在培训班学习的情景仍时时浮现在眼前,专家们精辟的论述仍常常回荡在耳边。我们先后聆听了上海洋泾中学校长李海林的《教师二次成长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李伟胜的《课程改革与学习方式的改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定一的《研究性学习的两种形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谢利民的《常规课堂教学艺术及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等。这些讲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在教学中、成长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决,以下是我感受最深刻的几点:
1、当教师一辈子能否获得较理想的成长发展,能否有所建树?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面对的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成为卓越型教师?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怎样?进入高原期教师和进入第二次发展期的标志是什么?李海林校长的讲座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答案。
李校长精辟地概括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三阶段:职初教师第一次发展骨干教师进入高原期卓越型教师第二次发展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决定作用的是第二次专业成长,当前教师成长遇到的瓶颈,不是第一次专业成长而是第二次专业成长。职初教师必须
有案例的积累才能成为有骨干教师,而能用一般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解读的教师才能成为卓越型教师,而案例是联结教师成长各阶段的纽带。此外,李校长还阐述了骨干教师进入高原期和进入第二次发展期的标志,并且把第一次成长与第二次成长进行深入地分析比较。李校长的讲座为我们处于骨干教师阶段和高原期阶段的老师们都指明了职业道路的方向。
上海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