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和反抗精神。
我们再看看所谓西天的极乐世界。佛教所宣场的西天净土,居然也是营私舞弊,贿赂公行。佛祖的弟子阿傩、迦叶二尊者,竟然三番四次地向长途跋涉的清贫行脚僧索取“人事”。没有“人事”就只给几卷白纸,逼得唐僧又得把化斋用的紫金钵盂送上才得以取得“真经”。那道貌岸然的如来佛祖,还说什么经不可轻取,亦不可轻传,过去卖了三斗二升黄金米粒还嫌卖贱了,使后代子孙们没钱用。原来这个至高无上的佛祖却是一个贪图利禄的利欲熏心者。同样,那个居于三十三天兜率宫专门炼丹的太上老君,也把金丹看成至宝,而孙悟空偷吃他的金丹时却像吃炒豆一样,这也是对道祖的嘲弄与讽刺!
《西游记》中的神佛形象都带有人间色彩。玉皇大帝和他的文官武将都是孙悟空的对立面,他们都是被作着鞭挞和嘲弄的对象。他们象人间统治者一样凶狠、残暴、昏庸、无能。只因沙和尚(卷帘大将)小白龙打碎一只玻璃盏,或者烧了一颗明珠,就施以酷刑,甚至将其诛戮。对孙悟空就更加凶残,不但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利剑刳,火烧雷击,而且还放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同时,他们也具有人间统治者的奸诈、阴险、狡猾的伎俩。他们导演了对孙悟空招安封官的骗局,开始只给孙悟空一个看马官“弼马温”,而等孙悟空发觉受骗,又大闹了天宫,他们才被迫满足了孙悟空的要求,封他为“齐天大圣”。
托塔李天王是个无能的将帅,他对孙悟空的造反束手无策;巨灵神是个虚张声势的将官,他一出阵就大败而归;太白金星则老奸巨滑,他经常以和平使者的面目出现;十殿阎君、东海龙王平时只会作福作威,但在孙悟空面前却是一些可怜虫。凡此等等,都是作者讽刺嘲笑的对象。
小说在第七回以后对神的描写退居次要地位,因为故事转入西天取经,因此对如来佛和观音的描写较为多了一些;这是因为他们是取经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小说中的如来佛俨然是一个庄重而又法力无边的教主,但孙悟空作为佛教的徒子徒孙并不是驯顺的,他经常出如来佛的洋相,对他进行挖苦和嘲笑。当如来佛说他认得狮驼山妖精时,孙悟空便说:“如来,我听人说,那妖精与你有亲戚哩。”如来佛承认与金翅大鹏雕有亲戚关系后,他就问:“是父党?是母党?”还说:“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
不过《西游记》对观音菩萨的描写却是肯定多于讽刺,基本上肯定她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因为《西游记》的故事多是来自民间,关于菩萨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美好的传说,这些传说寄托着广大人民的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作者也就把这种传说吸收到自己的作品里面。
吴承恩对道教是深恶痛绝的。在他的笔下,凡是道士都是不良之物,无论是比丘国丈,还是车迟国三妖,都是向国王进女色,献媚药,求长生不老,干一些祸国殃民的勾当。就是那个太上老君,在作者笔下也成了庸俗、自私的吝啬鬼。作者如此描写是有现实基础的。作者生活时代的明世宗就是以“崇道灭佛”,炼丹修仙,信用道士闻名于世的。当时,从皇帝到大臣,都专门从事炼丹,弄汞吃春药,讲究房中术,有的道士还因此做官做到礼部尚书。一个不满现实的进步作家,当然是要对这些丑恶事物进行批判的。
《西游记》中描写了大量的形形色色的妖精,他们都是孙悟空直接斗争的对象。这些妖精除少数的象铁扇公主、牛魔王等还多少值得肯定之外,其他均为杀人成性、危害人民的邪恶势力。他们当中除了少数是自然界的幻化物,很多都与诸天神佛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原来就是
西游记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