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四)
教学内容:解简易方程例5、例6(课本113...114页)练习二十八第l...4题
教学目的:
⒈使学生通过实例、借助插图,根据运算的意义,从直观上理解形)ax±bx=c型的方程虽然含有两个x,我们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把它们整理化简成(a±b)x,从而转化为最简单的方程解答。(指导读书第115一116页)。
三、巩固练习
第一层次练习,熟悉ax±bx的计算方法和ax±bx=c方程解法,完成练习二十八的第1一2题的作业。
师根据作业情况作出讲评,着重了解学生的解题困惑点。
第二层次综合应用练习,完成练习二十八中第3一4题。
师针对第4题所得解的检验,提出检验可以从几个方面人手的问题,让学生议一议,最后师可提出最简捷的方法:
解x+3x=80
4x=80检验:20+60=80符合题意
x=2060÷20=3
3x=20X3=60
答:成人20人,儿童有60人。
四、全课总结(略)
作业设计
一、计算。
(1)2x+7x(2)(3)6x一6x
(4)(5)x+=(6)+t
二、解方程。(写出检验)
(1)+x=(2)=
(3)+=(4)=
(5)5x+12x=(6)+=
(7)(3x+5x)=(8)()=
板书设计:
解简易方程
例6:⑴这一天共运土的总吨数:例7:7X+9X=80
4X+3X=(4+3)X=7X解:16X=80
⑵上午比下午多运土的吨数:X=5
4X-3X=(4-3)X=X检验:把X=5代入原方程
左边=7X5+9X5
=80
右边=80
左边=右边
所以X=5是原方程的解
教后感: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材简析]:例题通过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入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教给学生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再用计算器解决小数加法的实际问题。“试一试”继续通过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验,购完物,营业员都能借助计算器准确、快速地算出应付的价钱,今天我们也来用计算器解决一些计算问题。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例4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谈话:怎样用计算器算出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在全班交流中达成共识:只要把“金额”一栏的数据加起来。
(3)提问:那在计算器上,怎样才能按出买铅笔的钱呢?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按一按,再交流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按照“0”、“·”、“8”、“0”的`次序按键。②先按“·”再按“8”,显示“0·8”,就是买铅笔的钱数。
(4)尝试计算。
(5)集体校对。提问:怎样才能计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的想法可能有:①先记牢这个数,然后再按。②看到零点几的小数,可以直接按小数点和小数部分,这样能节省计算时间。③按好一个数,还要看看显示屏,核对一下。④算完还可以用计算器再算一遍。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李芸付出100元,应找回多少元?请你用计算器算一算。
(2)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计算。
(3)小结:用计算器计算这些比较复杂的小数加减法(出示课题),确实非常快捷,正确率也高。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
五年级数学教案——解简易方程(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