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30
茶与对联_养生茶饮
在我国,凡是有“以茶联谊“的场所,诸如茶馆、茶楼、茶亭、茶座等的门庭或石柱上,茶道、茶礼、茶艺表演的厅堂内,往往可以看到以茶为题材的楹联、对联和匾额,这既美化了环境,增强文化气息,又促进了品茗情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清)郑燮题焦山自然庵的茶联: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仅仅十四个字,就勾勒出焦山的自然风光,使人吟一联而览焦山风光之感。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取材于楼,镶嵌得体。真把一个望江楼写活了。联云:
花笺茗碗香千载,
云影波光活一楼。
(清·何绍基)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有一联: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吟颂这一副出自用对联)赞美名茶,为名茶扬名更是别出心裁,不似广告却胜似广告。
“水汲龙脑液,茶烹雀舌春”。
8 / 30
这副出自明代童汉臣的茶联,一直流传至今。“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仅仅10个字,把品质优异的蒙山茶跃然纸上。
欣赏一副副巧妙的茶联,就像喝一杯龙井香茶那样甘醇,耐人寻味,它使你生活中无形中多了几分诗意和文化的色彩,它能充实你的生活,使你增添无限的情趣。
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人们常说竹解心虚,茶性清淡,竹被视为刚直谦恭的君子。同样诗人们也说“茶有君子性“,茶总是和精行俭德之人相模拟。正因如此,茶竹结缘。
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为清代名士溥山所题。作者是画家,也是诗人。此联恰是一幅素描风景名画,潇潇竹雨,阵阵松风,在这样的环境中调琴煮茗,读书赏月,的确是无边风光的雅事。将此联与任何一幅山川煮茗图相配都是不俗的。
秋夜凉风夏时雨,石上清泉竹里茶。
秋夜凉风,夏时阵雨,其清爽,其舒逸,有何能比?松涛环绕,竹林婆娑,唯此境隔竹支灶,听风声水声,始可与夏雨秋风相配。
9 / 30
竹荫遮几琴易韵,茶烟透窗魂生香。
园中置几案,扶瑶琴,隔窗有侍童烹茶,茶烟透窗,为墨增香。竹生水畔,荷香暗动,月上中天,影落荷池,其情其景让人顿生隔世之意。
古今茶联层出不穷,细读品味,确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下列茶联就是如此:
松涛烹雪醒诗梦,
竹院浮烟荡俗尘。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春共山中采,
香宜竹里煎。
雀舌未经三月雨,
翠叶烟腾冰碗碧,
绿芽光照玉瓯青。
吸烟有害,花钱买病,
10 / 30
饮茶有益,醒脑提神。
泉从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圆。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一杯春露暂留客,
两腋清风几欲仙。
小天地,大场事,让我一席,
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
龙井茶香飘宇高,
虎跑水溢满寰瀛。
四方来客坐一阵无分你我,
两头有路喝二杯各自东西。
客至心常热,
人走茶不凉。
11 / 30
清泉烹雀舌;活水煮龙团。
玉盏霞生液;金瓯雪泛花。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竹雨松风蕉叶影,
茶烟琴韵读书声。
为善读书是安乐法,
种竹植茶是明妙心。
一帘春影云拖地,
半夜茶声月在天。
石鼎煎香俗物尽洗,
松涛烹雪诗梦初灵。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山静无音水自喻,
12 / 30
茗因有泉味更香。
青山似欲留人住,
香茗何妨为客尝。
红透夕阳,好趁余辉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煮沸三江水,
同饮五岳茶。
虽无扬子江中水,
却有蒙山顶上茶。
天下几人闲,问杯茗待谁,消磨半日?
洞中一佛大,有池荷招我,来证三生!
斗酒恣欢,方向骚人正妙述,
杯茶泛碧,庵前过客暂停车。
鹿鸣饮宴,迎我佳客,
阁下请坐,喝杯清茶。
13 / 30
随手烹茗化白鹤,
绿地垂柳钓青钱。
扫来竹叶烹茶叶,
茶与对联-养生茶饮供参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