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凯特·肖邦研究价值新探.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凯特·肖邦研究价值新探
作者:汪桃红


摘 要:综观近四十年来国内关于凯特·肖邦的研究,其中的翘楚当属江苏大学万雪梅教授的多篇论文以及两部专著。其最新出版的《觉读多部作品中“狂欢——颠覆——觉醒”的女性叙事结构特征。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可敬的夫人》中的女性形象,通过描写巴罗达夫人内心的抗衡并最终作出理智的决定。最后得出“新女性主义觉醒的代表人物”的结论。从功能文体学视角分析《一双长筒丝袜》的女性自我消费意识觉醒,“可以看出肖邦对于19世纪女性的身份困惑,即女性在自我物质满足和家庭责任方面的矛盾心理有着深刻的了解”(2018,万雪梅,89)。另外,还通过分析作品中男性人物形象反衬女性的觉醒历程。

第三章从心理健康角度分析了《觉醒》中爱德娜的自杀心理,进而分析凯特·肖邦的女性意识的形成、觉醒以及发展的历程。指出女作家在恪守孝道、笔耕不辍等方面作出女性楷模。分析她民主平等的族裔伦理观以及尊重自然,与自然融合,与社会和他人和谐相处的生态女性观。这一部分体现了迥异于西方价值立场的中国价值伦理,即女作家作为公众焦点的文化示范效应,这种效应在强调文化传承的中国语境里有着独特的社会价值。

第四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读凯特·肖邦的第一部作品《智胜神明》以及从哲学和中国美学角度分析《觉醒》,揭示出女作家创作的意图和对现实的启发意义。与西方形而上学的美学理论不同,中国美学散见于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万雪梅教授借用我国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绘画中的“三远”概念,将《觉醒》所展示的精神境界与现代西方叙事精神和中国艺术精神相互交融,丰富了读者的审美情趣。高远、低远、平远和深远与西方关于“内视角”和“外视角”的界定有相通之处,但又高于此。西方视角叙事理论和绘画“三远”的融通之处在于小说作品的永恒魅力的解读。其中关于肖邦超越生死、向死而生的美学解读让人印象深刻。

这是一本研究美国著名作家凯特·肖邦经典著作的作品,也是一部中美文学和文化比较作品。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正视中西文化差异与冲突并试图找出协调和解决的方案成为比较文学和文化学者的历史担当。“西方的文化危机迫使西方以东方作为‘他者’,在比照中更深刻地认识和反省自己,并向東方寻求新的生机;东方则需要在世界文化语境中得到新的发展,参与解决人类文化遭遇的各种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自身的现代化。”(2014,乐黛云,15)万雪梅教授的这部作品映射出19世纪美国女性观、价值观与当代中国传统忠孝观的和谐共振。肖邦以一部作品《觉醒》奠定了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开创性的地位。其中经受的跌宕起伏,并最后被接受和经典化的过程印证了美国文化思潮的发展轨迹。同时,她的作品在中国的接受过程也见证了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大量地引进和翻译西方理论印证和阐释文学作品,到从中国文化的主体立场出发,审视西方的文学思潮,形成对西方理论的批判和思考,再到以聂珍钊教授为代表的学者以建设有中国文化主体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不同国别文学的互鉴和交融必将成为今后文学研究者的新方向。

三、简评

近年来国内凯特·肖邦及其作品的研究论文可谓洋洋大观,大部分研究者对于

凯特·肖邦研究价值新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宝钗文档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3-19